特种作战分队的队形配置和火力配置

2.可能的战斗方式

因为要充分发挥机动装甲平台的优势,机械化步兵无论攻防态势如何,只要不沦为“平台全毁的轻步兵”,就会处于机动攻击式作战,这是机械化部队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尤其是在现代战争中,停滞的平台是绝佳的攻击目标(除非是像以色列那样的“重型移动堡垒”,没有重型武器欺负巴勒斯坦人),即使是“撤退”,也是“转入”,而不是就地防守,过程中还会时不时地进行“短距离反突击”和“大迂回反击”。

前面说过,战场开阔时,机械化步兵“不够强”,只有到了复杂地形时,才能作为攻防防御的主力。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渗透攻坚战:攻击指定目标,对手往往是“处于复杂地形防御态势”、“具有反装甲能力”、“轻步兵”。

(注意上图中四人组的视线和武器指向!)

2.车队遭遇:车队在冲/巡逻时,没有做好被上述步兵伏击的准备。

3.步兵防御战:失去平台支持,阻挡对方机械化部队。

不考虑“二战”模式的“万岁冲锋”和“定点防御”。

这三种操作的主要区别是:

己方进攻时,对手处于伏击状态,但一般缺乏重火力支援和掩护,所以对己方火力要求不高,但对突击速度、反应时间、近战火力密度和中远程精度要求很高。

我们自己一方应该先处于守势,然后转而反击。对手有地形优势,但车队进入的区域应该已经被“清洗”了,所以敌军数量不能太多(连级以下,班最大,甚至单个狙击手),火力不能太猛(多为手持轻武器,有狙击手和火箭筒),坚持战斗不能太久(防止被我机动部队包围)。对近战反应能力、预案处置决策、近战火力密度、反狙击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

自卫时,对手在大致可预测的路线上,但一般被重火力覆盖,所以需要配备发射和埋地反装甲武器、远程高精度狙击武器、足够的近距离掩护火力,并能高速进入和转移阵地。

他们的共同需求是:

1.突击速度。

停滞意味着死亡。

2.近距离战斗火力密度。

复杂地形视距有限,交火距离必然很近。突击队员可能没有时间形成视线,而是依靠火力反应时间和密度攻击对手。

3.远距离精确杀伤。

狙击对方反坦克手,进攻时驱逐对方狙击手;或者攻击对方指挥官,防御中的重型武器操作员和狙击手,都要有足够精准的中远程火力。

他们的区别在于:

攻击和伏击中的压制性/破坏性武器针对人员,防御性武器针对装甲平台。

既然我方机械化步兵进攻,对方重型平台肯定已经被摧毁,至少难以发挥火力,所以不需要反坦克导弹/火箭弹,需要人员用多用途火箭弹/手榴弹;当我们的机械化步兵处于守势时,我们必须首先用反坦克导弹/火箭摧毁进攻方的优势——火力平台,以便与对方步兵达成基本平衡,然后借助地形和预设阵地取得战术优势。

还需要注意的是,机械化步兵在换班前进攻的同时,车队本身也需要一些防御火力。如果仅仅依靠每辆车一个中型武器站(25-40mm速射炮/35-40mm榴弹发射器/中口径榴弹炮)的火力密度和角度角速度难以有效防御近距离角落的大量敌军,就需要有一个步行或车载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进行补充掩护。

上述要求对机械化步兵班的武器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

基本配置是:所有武器要便于携带,足够数量的自动步枪、专业狙击步枪、压制机枪或自行榴弹。

补充配置:多用途火箭炮或反坦克火箭炮。

————————————————

3.机械化步兵的装备

对于整个机械化步兵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装备体系,但是如上所述,当机械化步兵作为主力的时候,往往无法得到太多重武器的直接支援,也总是无法想象轰炸所有城镇~ ~本帖只说步兵战车和步兵轻武器。

3.1步兵战车

步兵战车的用途,历史,工艺等等都不是废话。

步兵战车按其行走装置可分为履带式和轮式。前者传球能力强,防护好,火力猛。后者相对较轻,战略机动性强。

轮式步兵战车逐渐成为主力是因为:

第一,车辆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轮式车辆的通过性能;

第二,随着重火力武器的增加,由于履带式步兵战车几乎无法承受重型武器的直接攻击,比轮式战车略厚的装甲也就失去了意义。正是因为上面提到的战况判断,一般步兵战车的“基本装甲”要求正面能防25mm弹药远距离命中,侧面能防7.62~12.7mm弹药近距离命中。对于反坦克火箭炮和反坦克导弹,依靠“步兵猎杀+火力压制+栅栏装甲+主动防御系统”进行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