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游戏应用;实用策略
早期传统的应试教育给幼儿学前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和幼儿园过早地进行课本教学,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阻碍了孩子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形成,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一,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学前教育中科学合理的游戏可以以知识为主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对探索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孩子可以获得一些生活经验和常识,对一些简单的现象有基本的认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游戏教学法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对增强儿童的探索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在游戏教学中,孩子感受到创造的自由,想象的快乐,与其他伙伴的合作,体验成功,可以直观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优势。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合理地使用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游戏要符合儿童目前的认知水平,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儿童积极融入游戏,调动儿童在游戏中的多种感官,促使儿童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实践,提高启蒙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游戏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太难或者太简单的游戏都不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所以在游戏的选择上要慎重,既要照顾到不同孩子能力水平的差异,又要满足孩子整体的认知需求。教师要尊重孩子的差异,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适当改编游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享受到玩游戏的乐趣,才能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比如,老师可以带领孩子用积木搭建游戏,锻炼孩子对不同图形的理解,锻炼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孩子缺乏耐心和兴趣,要改变教学策略,教他们玩一些其他的积木小游戏,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2.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游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是学前教育游戏与其他游戏的基本区别。游戏要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学习,积极参与游戏。只有这样,游戏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提高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也要结合孩子的兴趣来设计,并且要注重教育,不能为了玩而玩。游戏打完了,孩子要进步,不能只是娱乐。游戏可以分为认知游戏和主动游戏。认知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而主动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游戏设计中,需要制定一定的游戏矛盾,让孩子对游戏产生兴趣,激发孩子的游戏心理。只有这样,游戏才能对孩子产生影响,促进孩子在游戏中成长进步。比如在寻找父母的游戏中,让孩子收集父母和自己的照片、音频、视频,在课堂上做演讲和展览,讲父母的故事,决定哪个孩子在比赛中能说得好。之后可以开展相关活动,邀请孩子在家长会上讲述,促进与家长的沟通,提升孩子的学习体验,提高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效果。
3.游戏应该能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在游戏教学中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孩子自主发展创造能力,找到不同的游戏方式,获得更多的游戏经验,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幼儿园的游戏要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孩子的记忆力,通过游戏对新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幼儿园游戏要符合生活,让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结合生活经验,促进理解。另外,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游戏内容进行分解和引导,加强孩子对游戏本质的理解,促进孩子在游戏中表现良好。既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满足了孩子的表达欲,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比如,在蚂蚁盖房子的游戏中,老师可以通过模拟的方式知道孩子在盖不同建筑风格的房子,可以提高孩子对建筑的感性认知能力,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
4.游戏乐趣设置
游戏的趣味性是激发孩子积极性的关键。有了有趣的游戏,孩子在玩的时候才不会觉得无聊,才能在游戏中主动吸收知识和经验。如果游戏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思考,那么游戏的教学价值就体现不出来,更不用说对孩子学习体验和能力的提升了。因此,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游戏的趣味性。
(1)猜。利用猜谜的游戏特点,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乐于探索新事物,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比如抚摸,猜谜游戏,等等。
(2)动手。动手练习是孩子最喜欢的游戏的特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受到自由创造的乐趣,可以随意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智力。比如盖房子,玩积木等等。
(3)竞争。孩子有一定的表现自己和取胜的欲望。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竞技游戏,激发孩子的竞争心理,让孩子参与游戏,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4)挑战。游戏的设置要有难度,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好胜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5.游戏要讲究科学严谨。
教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本身就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引导孩子,结合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情感体验,真正做到游戏中的教育科研。这样才能让孩子愿意在游戏中体验,得到提升。游戏设计中最好包含一些科学知识,让孩子在游戏中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老师可以引导孩子玩绘画游戏,用图形描绘生活中的花、树、房子,让孩子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中,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同年龄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游戏设计,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发展,大脑得到锻炼,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在学前教育中运用游戏意义重大,可以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幼儿形成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非常有利,还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当然,老师要注意在游戏中解决问题,关注孩子的心理想法和游戏状态,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并在游戏中得到提升。此外,教师要做好游戏环境的建设,让孩子拥有一个安全系数高的游戏环境,保证孩子在游戏中的身体安全,让孩子可以安全地在游戏中玩耍,促进孩子的发展。
参考资料:
郭辉。科学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时代教育,2017,(14): 207。
[2]谢海妹。“3+3”模式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J].觉悟与智慧,2017,(06): 97。
[3]杨敏,彭小翠。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广州市增城区严丰幼儿园为例[J]。新课程,2017,(04): 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