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规模最大、结构最精美的佛道儒俗古建筑集佛经、道观、书院、会馆于一体

景点介绍

陇东现存单体建筑36座,由朱升桥、中原殿、紫阳书院、黄愚亭、万寿宫、香炉岩六部分组成。龙洞由中原洞、万寿宫和黄愚亭组成。洞内峭壁之间,水旁开有石门,门上的石匾上刻有“入黔第一洞”的篆书。龙洞古建筑是镇远极具旅游观赏价值的名胜古迹。它们是贵州规模最大、最精美的古建筑群,是佛、道、儒、道、会馆古建筑群。位于镇远市东部中和山,距县城中心仅0.5km,占地2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它建在高80米、长300米的中和山悬崖区,在熔岩的怪石间。由朱升桥、中原殿、紫阳书院、青龙洞、万寿宫、香炉岩等6座古建筑和35座单体建筑组成。既有园林韵味,又有寺庙风格。

荣誉

1981年9月16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23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青龙洞古建筑群定为“世界摩崖古建筑园”。

发展史

明嘉靖九年(1530年),知府黄希瀛在此建紫阳书院,后改建建成中原禅院,以大佛殿为主体建筑,另有藏经楼、王兴楼、六角亭、莲花亭、黄愚亭、吕祖堂等。成为大型建筑群。石门内是一个天然洞穴,俗称观音寺,又称“澹台玉室”。洞内,靠墙有一张石床,上面挂着石伞、石袋。相传明初道士张三丰曾在此修行,故石床称神仙床。

龙洞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占地21200平方米(含渡水面)。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背靠青山,面向碧水,倚洞断崖,贴墙朝天,一楼五步,十步一亭,展翅飞檐,彩楼雕梁,青瓦红墙,错落有致,回廊幽庭。既有园林韵味,又有寺庙风格。这些古建筑因山、因地而异,分别采用了垂下、借用、附石、嵌入、筑台等多种手法,使其呈现出模拟建筑、藏楼洞、藏而不露、抑而不扬、吊脚底楼、吊阁楼等独特风格。一位建筑师说:麦基石窟举世闻名,青龙洞可以与之相比,因为它是依山而建,一直到山顶;山西孔宣寺闻名中外,青龙洞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独步天下

历史痕迹

陇东还融合了儒释道(佛教)。有道观,有寺庙,有佛寺,有殿堂,还有儒家书院,有考场。教学楼也很和谐。相传明朝朱元璋提拔的云游道士张三丰(又名邋遢仙女)曾在中原洞修行。他待过的地方至今还有神仙床、包、伞、丹炉(都是钟乳石形状)。

张三丰认为,儒释道虽然创始人不同,但都叫道教,宗旨是一样的。北宋道士张紫阳和清代道士王重阳都说过,儒释道“虽教三分,道为一家”。看到老君庙(tha)并不奇怪

(编辑:柠檬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