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秀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七回中。

回目: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在这次旅行过程中,关羽总***斩杀六员曹将:1.东岭关:孔秀2.洛阳关:孟坦、韩福3.汜水关:卞喜4.荥阳关:王植5.黄河渡口:秦琪

一、先看一下东岭关孔秀的情况。

孔秀在曹军将领中的阶位比较低,手下也只有五百人。按现在的军职,顶多也就是个上尉营长,守着个要塞。但孔秀这个人还是很有责任心的,虽有只是一个把守要塞的低级将领,但他考虑的比较远。关羽护车驾而来,孔秀认为,“河北袁绍,正是丞相对头”,就向关羽要通行证。

关羽解释说是因行期慌迫,不曾讨得。孔秀生疑了,认为这有猫腻。即然没有通行证,应该到曹丞相那里求证,确定是否属实。这样安排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关公说一来一去,怕误了行程。这个解释很牵强,就算现代社会,你没有票就想进站上车,检票员也不能允许的。孔秀要依法办事,“法度所拘,不得不如此。”关羽却要强行过去,孔秀又说,如果非要过去,那你一个人过,随从的这些车驾人员总得留下。

关羽大怒。不知道他有什么理由生气,人家孔秀是依法办事,还做了很大的让步,但关羽居然动手杀人,“只一合,钢刀起处,孔秀尸横马下”。孔秀应属于因公殉职,值得表彰和怀念。

二、韩福和孟坦

韩福是洛阳太守,孟坦是他麾下的一员牙将。他们得知关羽杀人冲关,向本处而来,就聚众商议。牙将孟坦的原则性很强,他认为,“既无丞相文凭,即系私行,若不阻挡,必有罪责。”

孟坦这个观点有错吗?没有错,他是个好员工,组织观念强,认识水平高,对事情的定性非常准确。没有公文,就是私自行动,不阻止这种行动,就是失职。

他还提出了解决方案:先用鹿角拦住关口,他去交锋诈败,诱关羽来追,让领导韩福用暗箭射关羽,活擒关羽,解送回京,获得重赏。孟坦自己承担起最危险的工作,而把功劳让给自己的上级韩福。多好的员工啊!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韩福和孟坦,这么负责任,却遭到了厄运。

三、卞喜

卞喜这个人其实很有能力,他“善使流星锤,原是黄巾馀党”。由于出身不太好,卞喜上进的机会不是很多,被安排在了汜水关这个地方。

卞喜智勇双全,他觉得如果硬来,恐怕难以对付关羽。就在镇国寺埋伏下二百刀斧手,准备乘关羽饮宴时下手。但不幸被叛徒出卖,功败垂成。卞喜和关羽还是经过了几个回合的格斗,最终以身殉职。

四、王植

王植是荥阳太守,他这个人不太地道,他主要是想给亲家韩福报仇。这属于公报私仇,是很坏的行径。不但以公谋私,王植还要火烧驿馆,这也属于毁坏公***财物的行为,应该被严格禁止的。

他的部下胡班阻止了这个行为。王植计划失败,又率兵夜中追拿关羽,被关羽干掉。王植这个人品行不端,情绪又不稳定,还自不量力,不值得提倡。

五、秦琪

秦琪这个小伙子很有前途,他是曹操重将蔡阳的外甥,受蔡阳的关照,成为夏侯惇的部下,负责防守黄河渡口,前程光明远大。秦琪对这份工作还是很负责任的,他把沿河的船只都收拢得干干净净,使关羽到来时,根本找不到一条私船。

对付偷渡行为,秦琪一向是深恶痛绝。和关羽见面,双方完全说不到一块。关羽自称“汉寿亭侯关某”,以势压人,秦琪问他要通行证,关羽却说自己不归曹操管辖,还拿自己沿路杀人的事进行威胁。秦琪小伙子年轻,血气方刚,哪能容他如此放肆,“纵马提刀,直取关公”。工作负责任是好事,但秦琪武艺不精,一个回合都没撑住,就死于非命。

总的来说,在五关把守的这些战将们大多数都是负责任的好员工,他们原则性强,遵守组织纪律,爱岗敬业,勇于为事业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