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学工作计划
心理健康教学工作计划1本学期我承担七年级心理健康班的教学工作。为了做好我的工作,围绕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计划,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做好心理咨询的日常工作
1,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节课都做好准备,每节课都做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教师的职责。因此,在每堂课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以确保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感受,自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游戏、测试、问卷等多种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气氛和谐,让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发展。
2.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和学生来信回复工作。
(1)加强宣传,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和了解心理咨询工作,让学生形成主动来访的意识。
(2)充分发挥心理工作室各功能室的功能,真正为师生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咨询室和宣泄室的开放应定时并有记录。
(3)认真记录个别咨询案例,对特殊学生进行随访。
3.利用黑板报、广播等平台宣传一些心理学常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4.进行相关心理测量,完善学生心理档案。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学习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充实自己,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方法和形式,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科学制定心理健康咨询计划,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采取可行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进取的心理品质。
(3)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及时向班主任反馈个别学生的心理信息,与班主任共同辅导学生,让班主任在班会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4)做好各项预检工作,完成医疗保险等各项辅助工作,促进我校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学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
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的指导下,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针对大部分中学生是独生子女或留守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坚强意志的品质、团结协作的精神、承受挫折的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调节、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二、主要任务
1,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2.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尽快摆脱困扰,调整自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对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学生,移交有关部门进行治疗。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还没能从小学相对轻松的学习生活中转型过来。压力不断增加。当他们来到新的学校,认识新的同学和老师,一切都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适应成了最大的挑战。
怎样才能快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课程多,作业多?在陌生的环境中认识和结交新朋友,这样可以和同学一起往前走,不孤独;他们一直没能摆脱小学轻松的学习习惯。现在怎么培养他们,学习的负担一直在他们心里;与此同时,如何照顾他们的娱乐休闲也成了一个适应问题。学生适应问题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前者在学校很少见到,后者主要表现为适应不良或适应不良。初一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一适应不良。
刚进初中的时候,学习生活和小学有很大的不同。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一切都很陌生。在承受越来越大的课业压力的同时,在人际关系上从零开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不与人相处,或者孤傲。如果长期这样,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
2、朦胧的自我意识萌芽
初中一年级,部分学生已经较早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特征已经明显,成年期的幼稚感凸显。对我的思考已经开始出现,“我是谁”“我怎么了”已经开始在他们心中激起波澜,他们很疑惑。
3.学习失调导致苦恼。
学习很多,怎么学怎么做好像总是不对;别人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成绩?我好穷,压力大,自卑。我为什么要学习,那么多,那么烦,没有目标和动力;为什么每天都要考试?这场没完没了的考试什么时候结束?我讨厌考试...这些都是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学生都为之困扰。
4、与父母或老师沟通不畅而苦恼。
为什么父母那么唠叨,不断的说三道四,总是翻我的东西,我的空间,我的秘密,我什么时候才能拿回来?为什么老师看不到我?古怪或者对我有意见,或者我不会...
5、不能适当控制闲暇时间,自制力弱,过度沉迷网络、游戏。
心理健康教学工作计划3一、总体目标:
培养和造就具有文明学习、生活、劳动卫生的良好习惯,在生存和生活中坚韧不拔、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能做人、有见识、勇于创新、从容应对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调节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矛盾,保持个人心理的内在和谐。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适应学校和社会的正确行为,消除人际交往中的障碍,提高人际交往质量。发展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身潜力和特长,确立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追求优质高效的生活。工作原则:尊重和理解学生为前提。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存权,承认自己是不同于他人的独立个体,承认自己在人格上与老师和他人平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要居高临下的训斥学生,也不要讽刺羞辱学生,要蹲下来和学生对话,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合理需求。面向所有学生。
二、主要内容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潜力,激发学习信心。引导学生形成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咨询。阅读、记忆、思考、解题、自我监控等策略。特殊时期学习的心理调适。比如竞赛和入学考试前夕。情感、情感与情感教育。认识到情绪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可变性。学会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方式和合理途径。学会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情。坚强意志和容忍挫折的教育。培养毅力和恒心。培养学生养成果断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制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和性教育。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同学、老师、家长搞好关系。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与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人格培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和动机。注重学生自我人格的教育。重点辅导有人格障碍的学生。
三。具体措施: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基础,以素质培养为目标,这就给学科教师提出了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首先,教师要树立新的课堂教学效率观。师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情感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矫正、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和参与热情都应进入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要建立真正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亲和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人性特征的新型教师权威。其次,要控制好教学的三个层次。首先是备课。要围绕学生来准备,比如学生有什么问题和反应,需要学生做什么(比如多感官参与)来掌握,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努力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二是上课。在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中,教师应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注重平等公平,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等重要教育原则。第三是课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需要在课外实际运用中真正巩固和实现。最后,注重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建立学生之间相互支持、合作和进步的氛围,为学生创造安全和支持的同伴环境。结合学科特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课程的多样化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具选择性和综合性的方式和手段。根据学科内容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同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新标准强调学科内容与生活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包含在生活中的教育。因此,我们要利用心理学规律,用新的理念和眼光重新研究教科书和教案,从中挖掘和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教学组织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体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自我保护技能和适当的意志品质锻炼;启发学生在音乐、美术课上学会欣赏他人,学会相互支持和鼓励;在科学课上,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的细心和耐心,培养学生整洁有序的良好习惯。
(二)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日常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主阵地和主渠道。每天早上课前、课间和放学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都可以转化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机会。搞好日常教育活动,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细微处下功夫,全面收获。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心理规律是有效德育的科学基础。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集体活动中。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各种班级活动,如竞赛、课间联谊活动、集体劳动、旅游等。,陶冶学生情操,磨练意志,锻炼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在少先队活动阵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黑板报、广播等宣传手段,以专栏的形式指导学生如何与人沟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时如何寻求帮助。在手拉手献爱心等多种形式的团队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锻炼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克制自己的不良心态,达到提高心理健康的目的。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运用心理健康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管理和教育学生的休息、饮食和玩耍,注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交往习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4)个体(或团体)心理咨询。针对少数学生的心理困扰和罕见的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由教师提供咨询,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和问题行为矫正。追求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强调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
心理健康教学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我们将认真贯彻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精神,积极配合我院阳光心理工作部的工作,推动我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工作思路
在坚实的心理危机预警基础上;
朋辈咨询和心理咨询相结合的咨询模式。
以宿舍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同伴心理工作部为信息链做好日常工作;
围绕“新生适应”为主题,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
三、工作要点
1,做好心理危机干预的常规工作,严格落实“五早”信息预警机制,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月通报和周通报,确保学生心理预警的稳定性。
2、配合学校部门,认真开展XX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认真做好心理调查、心理访谈和心理档案的建设工作;完成新生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健康信息员的选拔和培训;完成新生心理拓展训练活动。
3.加强对我部新生辅导员和新心理委员的培训和指导,通过研讨、案例交流、知识讲座等方式,提高我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4.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信息员队伍建设,围绕主题召开朋辈辅导员经验交流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加强新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5.进一步加强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通过严格考核,增强朋辈辅导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方案五为了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希望通过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并且会培养学生对同学友好,热心助人,不怕困难,努力克服困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引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和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为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二、具体措施
1.继续开设心理咨询活动课,让心理咨询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2.进一步完善心理工作平台,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接受学生和家长咨询。
3.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通过邮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关于心理健康主题的各种讨论;
1,学校环境,集体生活适应(如《我们的校园》);“集体生活真幸福”)
2、基本学习技能、行为习惯训练(如“交朋友的好习惯”)
3.体验合作与友谊(如《我们一起来吧》);“我和同学牵手”)
4、学习成功经验(如“我能行”;“有成功的经历真好”)
5、学习兴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去游乐园”)
6、自理、自立意识(如“今天我值日”;“尽你所能”)
7.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如“情绪气象台”);“让自己更快乐”)
8、处理同伴人际冲突的正确方法(如“沟通解决小矛盾”;)
9、自我保护方法(如“披着人皮的狼”;《保护自己在我心里》)
10,时间观念(如“做一个准时的好学生”;《时间的妙用》)
为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提高高级人民法院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为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切实加快了我院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了工作思路,全面提升了我院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开创了新局面。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积极推动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再上新台阶,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具体安排如下:
1,新学期召开专兼职心理教师例会。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心理咨询室将在学期初召开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例会,部署新学期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咨询工作。每个心理老师都要严格按照学院的要求上班,做好学生心理档案的登记和管理工作。心理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理论和技能学习,熟悉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和业务,做一名优秀的心理教师。
2、完善组织领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议学院在各个院系设立心理咨询分中心,使心理健康教育下沉到基层,实现与院系学生工作的深度融合;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统一增设、培训、考核各班学生心理联络员,有效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大群体覆盖学生个体的可能性;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定期到医院做报告,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感,建立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制,逐步形成院长领导下,以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3.注重发展阶段的融合,注重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档案;入学教育阶段注重提高适应性;注重学生成长提升阶段的人格塑造;重视学生择业阶段的潜在刺激;重视学生就业毕业阶段的职业咨询服务。同时,结合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开设婚恋、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等专题心理讲座,让学生在学业发展和青春成长的每个特定阶段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怀。
(1)学习心理学。包括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发、心理调节、适应学习环境等。,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2)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绪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会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主要是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3)自我调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
(4)青春期心理。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培养正确的婚恋观。
(五)生活和社会适应(包括职业指导)。要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学生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使学生在各种突发环境中能够自我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增强他们对预期生活方式或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4.深入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活动,突出学院办学特色。
近年来,我院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将青少年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常规教学。
(一)寻找与“青少年健康教育”的适当结合点,增加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地为其服务。积极编写青少年健康教育论文,形成独特的《青少年健康教育论文集》,供其他教师促进学习。
(二)实施“心理健康和青少年健康教育月”工作。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活动,将青少年健康教育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更好地服务学生,五月将本学期定为“第八届心理健康暨青少年健康教育活动月”。4月制定工作计划,5月开展活动,6月总结表彰活动。
5、实施心理咨询工作,做好日常宣传教育。
(1)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将继续实行日常咨询值班制度。心理咨询室每周一-周五16: 00-17: 30对学生开放,专业心理咨询师接待学生来访咨询。开通网上qq、邮箱、咨询热线,24小时预约,让不想与导师见面的同学可以通过电话、悄悄话邮箱寻求帮助,全方位满足他们的咨询需求,及时给予帮助。
(二)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的材料和档案。进一步整理、完善和充实心理咨询室的资料和档案,是为了使心理咨询室的工作朝着规范化、系统化、持续化的状态发展。本学期继续做好上学期心理筛查后的回访工作,主动邀请有问题的同学进行咨询。做好各部门精神困难学生的跟踪反馈和危机干预工作。
(3)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宣传教育工作。在学院的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宽松的心理环境。按计划完成新校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筹建工作。继续在院内广播之声、心灵导航简讯、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网络服务平台等宣传媒体上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时刻受到健康心理知识的熏陶。学院的心理环境和谐、真诚、进取,有力地孕育了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围。
(四)做好团委和高校学生组织交办的青年社会组织建设工作,一学期活动不少于四次。
(五)积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师生心理联络小组的建设和培训。
(六)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做好职业护理考试期间的心理防护工作。在这一年里,有一些之前有问题的同学,也有在考前压力下出现心理问题的同学。因此,中心经过讨论和研究,决定对阶段考试后参加职业护理考试的学生进行筛选,并提供有针对性的集中辅导,以提高应考学生的自信心。
(七)提高本中心教师的教研能力,每人完成一篇与心理教育相关的论文或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