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周星驰的对话素材?
-
不要跟别人说道德的话。
我们来看看电影中周星驰和老搭档吴孟达的一段对话(这是根据看这部电影的印象,不一定很准确):
周星驰饰演的苏乞丐(后来成了乞丐,但原本是个富家子弟)正在跟人打架,将军的父亲()带着警卫员赶到。
吴孟达:“孩子,谁欺负你了?”周星驰:“我在欺负别人!””吴孟达:“他家有钱有地位,你有资格欺负吗?"
……
周星驰:“爸,我要去北京考武术尖子。”吴孟达(激动地):“儿子!我们苏察哈尔家族等这句话已经等了20年了!周星驰:“不,我是为了一个女人。吴孟达:“好!为女人死,为女人死,为女人考!英雄!谁敢问?周星驰:元就像一个霜女。吴孟达:“啊?!妓女!!”周星驰:“怎么了?吴孟达:“我不敢爱人们敢爱的东西,我的品味不同。我佩服你,爸爸!"
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有很多像这样精彩幽默的对白。正是这些违背道德伦理甚至日常生活逻辑的对话,让人在一场意外中会心一笑,从而形成了周星驰电影中的喜剧色彩。
在台港电影中,如果成龙和周润发是英雄,他们会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而周星驰的角色是反英雄。他扮演的小家伙,不仅与主人公相去甚远,还有点浪子回头的味道——视道德如粪土。和上面的对话一样,道德被视为根本不存在。如果说爱妓不一定符合旧道德,但可能符合新道德,那么一个父亲问儿子有没有足够的钱让你欺负,就有点过分了。但是还有更多。
在另一部电影中,周星驰饰演一名律师。律师老婆生孩子,周星驰(律师)检查孩子性别,说:“哈,不是儿子,是‘鸡套子’!好的,鸡盖也很好!”上帝,父亲说他的女儿是一个鸡避孕套。我敢说这是我听过最震撼的理论!
孟子曾恶毒咒骂杨朱:“无君无父无兽。”周星驰的喜剧也是无君无父。他扮演的小人物不仅超越了道德的约束,也超越了权力的约束。没有父子,也没有君臣。皇帝往往懦弱可笑,朝臣可以戏弄天子。甚至可能会出现君主和臣民一起挤在床下与同一个妓女嫖娼的闹剧。这里绝对没有大陆电影里随处可见的龙威皇帝,也没有你可以叫我死我不能死的道德。
周星驰的喜剧故事不仅毫无道德可言,而且可以违背日常生活的逻辑和1+1 = 2的公理。在一部电影里,周星驰向皮条客学习练骂人的技巧(多奇怪的技巧,我敢说肯定不在72句台词之列)。他努力学习,精益求精,终于熟练了,能骂桌椅了;可以骂死人骂活人骂死(这不是比喻,是真实场景。在周星驰的喜剧里,你可以梦想成真。)可以骂,可以吐槽很多五颜六色的五线谱。多好玩啊!
好玩是好玩,但是因为完全违背了伦理道德和生活逻辑,所以充满了无聊平庸的闹剧。在这些故事中,只有传统的道德被摧毁,而没有新的道德被建立起来,让人觉得这些电影很空灵,缺乏重量。萨克雷说幽默是机智加爱,而周星驰电影里的幽默是没有爱的机智。
周星驰的电影之所以让我们感到亲切,是因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非英雄的时代。英雄的时代早就结束了,崇高在下降。我们越来越平庸,也愿意平庸。我们不再为崇高的理想顽强奋斗。我们越来越随波逐流,苟且偷生,甚至为了物欲失去良知。香港人在非英雄的道路上比内地人走得更远。他们住在香港,一个中西文化交汇的地方。他们远离孔孟主流传统道德,没有接受太多西方道德。道德的基石本来就很薄弱。一旦受到现代城市物欲的冲击,自然会失败。香港成了一个道德的准真空地带,周星驰这个无聊又低俗的喜剧演员就诞生在这里而不是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