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的言语训练技巧
正常的言语交际离不开言语感知和言语发音,听障儿童缺乏有效的言语感知,导致言语前期的延长。
听障儿童的发音往往表现为发音费力、发音不清、音色不佳、呼吸方式错误,容易出现声音嘶哑、嗓音粗糙、咬字不清、咬字不连续等现象。掌握发音技巧,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尤为重要。
呼吸训练:要想说话清晰自然,必须学会用呼吸来控制气流。每天做深呼吸练习的体操或游戏,如吹蜡烛、吹肥皂泡、吹喇叭等。
舌操:舌操可使舌肌运动,使舌头上下左右运动,发出达、杂、拉、嘎等连续音。
口腔锻炼:嘴唇常呈圆、平、闭、扩状,可配合音乐和发音的节奏进行锻炼。唇齿训练也很重要,比如反复做下唇碰上牙等动作。
鼻音训练:比如捏鼻子模仿猫的“喵”声,或者模仿羊的“咪”声,让听障儿童体验气流通过鼻子的感觉。
声音训练:听障儿童因为不会使用声带,容易发出奇怪的声音。可以用A、O、E、I、U五个元音进行训练,让孩子动动声带,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
声调发音异常是听障儿童言语障碍的常见表现之一,所以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增加了音素训练、拼音训练和四声训练,即要训练每个汉字发出它的平、升、升、降四个声调,最终达到有声、和谐、抑扬顿挫的说话效果。
通过各种语音的刺激和反复练习强化,逐渐形成和发展感知、识别、理解和表达声音的能力。因此,听障儿童可以与他人交流,交换学习,成功融入主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