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钉三国的故事是怎样的?

就是从易中天的角度来描述他对三国演义的理解。。

非常好。。

给你一个搞笑的。。是易中天先生的语录。。

1.诺,相当于现在OK了。

2.清朝入关前,将军们都研究三国,印了一千本《三国演义》,发给将军们内部使用。

文件...

3.如果有人惹恼了你,你马上扑上去,咬它,抱住它。这是什么,螃蟹!韩信绝对不是螃蟹。

我是你雇的,我忠于你的计划。如果你不听我的想法,拜拜,我要换老板了。

5.桓帝和灵帝都不适合当皇帝...灵帝的爱好是文学和建筑。他非常擅长建筑。他研究了一整天,结果在皇宫里建了自来水系统!而且,他还想在全市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宣布全市人民都要喝自来水——你是皇帝,不是下水道!

6.朝廷派人去查吴王,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7.曹操的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尉,相当于副县长公安局长。

8.曹操个子矮,大概和我差不多。和1.84米的诸葛亮比,只能算不合格残次品。

9.曹操喜欢美女。走到哪里都喜欢“搂草打兔子”,收一些美女之类的!

10.宝贝,回来,好吗?别闹了,跟我回去...(曹操劝妻子回家)

11.曹操对各路诸侯说:“现在是消灭董卓的最好时机——董卓烧了洛阳,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定位为恐怖组织。』

12.吕布心想:曹操这个贼,真狡猾!

13.袁绍整天在家会见客人。用现在的话说,他在开沙龙,开派对,交通繁忙拥挤。这件事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14.袁术认为皇帝的称号,就像我们市场经济下的商标一样,应该先注册。他以为他先注册了皇帝的商标,别人也拿他没办法。没想到,他成了众矢之的。

15.袁尚和袁一起说:“我们把公孙康那小子请到酒席上去,把他煮了吃!公孙康在此也道:“不如我请这两个兄弟喝酒做菜,摆在酒席上...“结果,公孙康把他们煮了!

16.这让我们觉得袁绍似乎有一种天才。任何对他有利的正确意见他一定不听,任何对他不利的错误意见他一定听。太奇怪了。

17.刘备敢逃还是很不错的。他就像海船上的一只老鼠。他似乎总是第一个发现哪艘船会翻...先是跟着公孙瓒打袁绍,后来又跟着曹操打吕布,再后来又跟着袁绍打曹操...

18.当时江东人把孙策称为“孙郎”,把周瑜称为“周郎”。郎是年轻人,意思是赞美美。所以,“孙郎”是“孙帅哥”,“周郎”是“周帅哥”...帅哥都喜欢奉承,所以孙策和周瑜娶了当时最漂亮的两个姑娘...可以说,周瑜此时是以战场、官场、爱情、游戏为荣的...反正我是羡慕!

19.对了,蒋干也很委屈——他根本没偷什么书,而且长得也不丑,而且还是个帅哥,因为周瑜是个帅哥,而且还是他的朋友...通常是个英俊的男孩。

20.所谓的空城计划也是编的...诸葛亮搬了一架钢琴,放了一个香炉,叫了两个孩子,唱了卡拉OK……走上主席台...

21.武则天拿着旧船票,再次登上豪华游艇后宫。

建安十二年,曹操平定北方,孙权坐稳江山,刘备得到诸葛亮。原本希望守住荆州看时局变化的刘表的好日子到头了。建安十三年,孙权和曹操开始攻打荆州。刘表和他的荆州,包括依附于刘表的刘备,都面临着危机。那么,他们的命运是什么?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做客《百家讲坛》,带你领略三国之一《兵临城下》的精彩。

最后一集,易中天先生说三国时期荆州是战略要地,而荆州的国保刘表是个庸才,能力不大,于是各路豪强开始盯上了荆州。安定后方后,当时最有权势的人曹操,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开始南征荆州。一时间,战争的阴云笼罩着这片十几年没有战争的沃土。无论是平庸的刘表,还是有英雄志向的刘备,都面临着危机。那么,他们的命运是什么?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做客《百家讲坛》,带你领略三国“兵临城下”的精彩。

易中天:

上一集我们讲到荆州牧羊人刘表是一个不幸的幸运儿。他的幸运是得到了荆州,他的不幸是得到了荆州。可以说荆州是事业,是失败,是生死,因为荆州在当时是天下必争之地。建安十三年春,孙权出第一招。我们知道,在鲁肃为孙权制定的战略计划中,必须拿下荆州,这就是东吴版的“隆中对”。后来,甘宁向孙权提出了同样的建议。孙权采纳了这个建议,在建安十三年春,攻打江夏太守黄祖,灭了黄祖。孙权的胜利让曹操觉得时间不等人。曹操很清楚,一旦孙权的手被抓住,世界局势将发生巨大变化,因为孙权拿下江夏后,就可以觊觎江陵,图谋襄阳,吞并荆州,这是曹操不愿意看到的。

曹操也早就想拿下荆州,做了准备。曹操做了四件事:第一件事是训练水手。曹操在邺城挖了一个玄武湖,因为要带一支水军打荆州。第二件事是曹操出任丞相,曹操改变了东汉的“三公”制度,恢复了西汉初年的丞相和神医制度。而且他当上了宰相,独揽大权。这两件事保证了曹操统一全国的目标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得以实现。第三件事,他安排张辽、于禁、乐进三位将军驻守许都周边,保卫许都,解除后顾之忧。第四件事,曹操在关中安抚马腾,并扣留马腾家人为人质,也是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做完这四件事,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下征荆州。

*在曹操大军的围攻下,荆州危在旦夕。十几年的太平日子,转眼间荆州阴云密布。但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荆州的主人刘表病重,快要死了。身患重病的刘表对依附于自己、野心勃勃的刘备说了些什么?刘备的反应是什么?易中天先生是怎么分析的?

曹操大军来的时候,刘表病重。八月,刘表病逝。据裴松之《三国志注》所引《魏书》记载,刘表临死前向刘备求助,说:唉,我的两个儿子都不太有用——刘表不太有用大概是事实,所以曹操曾经有句名言,生个儿子就生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刘京生的两个儿子呢?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有一句名言叫做“生个孙仲谋那样的孩子”。刘表说——我的两个儿子都没用了,我的将军也分崩离析了。我死了以后,一步就搞定荆州!刘备是怎么回答的?刘备说,唉,几个儿子都很能干。你最好照顾好自己。后来刘备出来以后,人家说,哎,这么好的事,一个馅饼生出来,你怎么不上了。刘备说,唉,这个人很善良,对我很好。我怎么能占别人的地盘呢?我不能忍受。我不能忍受。

裴松之不认为是真的,我也觉得不靠谱。因为我们上一集讲过,刘表对刘备的态度是怎样的?“礼,疑心,被阴”是指刘表对刘备的态度是客客气气地搁置,始终小心翼翼。他怎么会把荆州让给刘备呢?况且刘表已经安排了接班人,就是刘聪。他怎么会把荆州让给刘备呢?刘表病重时,刘启从夏口来到襄阳看望父亲。蔡瑁和蒯越不接电话,堵着门,不肯见刘启看不见的人。刘备怎么会看到他们呢?还有蔡瑁,这些人很清楚这个刘备,以及刘备背后的诸葛亮对曹操的态度,这伙人是准备投降曹操的。他们怎么安排刘备见刘表?而且根据当时的史实和史料记载,刘表病重的时候,其实是在蔡太祖家的手里。他不想见任何人,即使刘表是这个意思,他也看不到,所以恐怕不是真的。

然后我们要研究这是怎么回事。我觉得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刘备撒谎了,没发生什么托付孤儿或者国家的事,刘备对人说。这没什么,不代表刘备有什么道德品质问题。因为当时的情况是荆州多灾多难,人心浮动,荆州有相当一部分士绅不愿意臣服于曹操,而且他们很清楚刘表、刘启、刘琮是抵挡不住曹操的,所以把希望寄托在刘备身上,人心中就有这样一部分;而刘备自己也不想失去荆州,至少他不想失去荆州的人心,因为对于刘备来说,荆州是他三分天下的根据地,退路是他终身的栖息地。他不能失去荆州。也就是说,刘备需要荆州,荆州也需要刘备。然后在这样一个人心惶惶的时候,刘备出来说,刘表把国家托付给我了,或者说刘表把自己托付给我了,可以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政治策略,不需要道德谴责。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刘表确实是这么说的,而且我们之前也说过,刘表不可能真心实意的把荆州让给刘备,那么刘表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国家托付给他,或者把他托付给刘备呢?测试。刘表很清楚刘备是看上了荆州,但是现在刘表还活着,刘备不敢轻举妄动。一旦我死了,我的两个宝贝儿子能保住这个家族生意吗?我忍不住打电话给刘备试探,于是假惺惺地说:哎呀,你看我儿子没用。我死了你就能拿下这荆州!我怀疑刘表说这句话的时候,双方早就埋伏好了蔡瑁,刀斧手他们送来的,只要你刘备爽快的说“好!你死了荆州就是我的”,肯定会被剁成肉酱。但是刘备很聪明,他马上就放弃了。所以把这件事作为刘备道德高尚的依据,是一个学究和书呆子的意见。其实荆州并不存在道德问题,因为第一,就荆州而言,刘备接班比刘启或者刘聪都要安全得多,因为刘备本人是有能力的,有诸葛亮辅佐,有关羽张飞两位将军,在荆州还是那么受欢迎。也许刘备接管荆州这种情况就会改变,所以没有什么不道德的,也没有什么让他接管荆州的。更何况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得很清楚,“这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所以将军有兴趣?”这是上帝的礼物,意味着没有道德障碍。那刘备为什么不接呢?说白了,也很简单。不是不能承受,是不可能,没有可能,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接手。

*在曹操兵临城下、荆州阴云密布的时候,刘表突然生病去世,刘备无法接班。刘表的小儿子刘聪接任。面对曹操咄咄逼人的军队,毫无从政经验的刘聪会如何应对?如果刘备有英雄志气却一直用不上,他会怎么做?

然后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的军队来了。曹操刚刚平定北方,马庄强大,虎视眈眈,来势汹汹,应付泰山。襄阳城已经乱作一团,刚刚从刘表手中接过这班人马的小儿子刘琮,怕是没了主张。这时,刘表的旧臣们来劝刘聪,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个叫傅逊的人。当时刘聪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开会,说怎么办?曹操打来电话。大家异口同声:投降。刘聪说,哦,难道我,刘聪,不能和你一起工作来保护我父亲留下的遗产吗?大家异口同声说,不对,傅迅说“逆水行舟,有大势,强弱有定势。”我们看看曹操是谁,“奉天子以令其违臣。”他代表朝廷、皇帝和中央政府。我们呢?我们是一个地方,一个朝臣,我们是带着官员对抗君主的。这叫以逆境抗顺,以地方抗中央,以弱抗强,以刘备抗曹操。这叫向石头扔鸡蛋,我们赢不了。但让刘聪印象最深的还是傅迅的一句话。傅逊对刘聪说:请将军考虑一下。刘备比得上曹操吗?刘聪说没那么好。不如,好吧,我们来做两种可能。一个是刘备能阻止曹操,一个是刘备阻止不了曹操。如果刘备不能阻止曹操,结果会怎样?结果荆州成了曹操;如果刘备能阻止曹操呢?傅逊说,如果刘备能打败曹操,他还会做将军,做你的部下吗?刘聪想,是啊,如果刘备打败了曹操,他还会听我的吗?也就是说我让刘备去打曹操。不管输了还是赢了,都没有好果子吃吧?那我还不如提前投降曹操。投降吧。

那么当时刘聪在哪里呢?在襄阳。让我们看看地图。曹操打到哪里了?他打了新野。刘备在哪里,在新野以南的樊城;刘聪在哪里?它在襄阳,就在樊城的南面。刘聪派人绕过刘备,跑到新野,向曹操投降。刘备不知道,也没有告诉他,蒙在鼓里,等投降全部结束后,这个刘琦才想起应该通知他,派了一个叫钟松的人,这个人真的是“最后一个”,又派了一个叫钟松的人去告诉刘备。刘备大吃一惊,说:你们这些孩子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直到灾难降临,你才来告诉我。刘备当时把所有的刀都拔出来了,指着钟松说,你是来“送死”的吗?我不会为你而死,因为我现在杀了你也不觉得有仇。如果我杀了你,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出去,弄脏我的刀。滚出去。

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用。刘灿贝做什么?我们只好带着诸葛亮过河,从樊城到襄阳。那么这个时候根据《三国志》“诸葛亮说先攻从,荆州可有。已故的主说:‘我不能忍受。’“诸葛亮劝刘备,等我们过了襄阳,就把他赶出去。只要杀了刘琮,襄阳荆州就是我们的了。刘备说,唉,不忍,不忍。此事见于正史,但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认为不可靠。鲁先生说,这个时候拿下襄阳确实没问题,但是能不能守住?恐怕是站不住脚的。而且鲁先生说诸葛亮一生谨小慎微,怕他想不出这样的主意。所以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这个建议,我们现在也不知道。我只能告诉你,《三国志》里有记载,吕思勉先生认为不可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三国演义》说诸葛亮走之前在新野放了一把火,其实没有这回事。而且,诸葛亮烧王博与刘备烧王博无关。这些都是罗贯中为了增加诸葛亮的功勋而编造的故事。那么什么情况比较靠谱呢?原来是刘备路过襄阳城时,对刘聪喊了句什么,就带着人走了。

*刘聪向曹操投降,是权衡利弊后的自保措施。刘备虽然对刘聪投降曹操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他无法独自抵抗曹操的军队,所以刘备不得不从樊城逃到南方。曹操闻讯后立即派出骑兵追击。曹追上刘备后他逃了吗?

这个时候襄阳很多人都跟着刘备。大概有几十万随从和几千辆辎重车。他们一天走了十多里路,走得很慢。这时有人告诉刘备,曹操快到了。这么多人,结了婚有了孩子还有他的孩子,怎么可能一天走十多里路?现在我们应该赶往江陵,因为江陵是刘表的战略要地,里面有大量的军需品。让我们冲向江陵,守卫江陵!刘备说不行,刘备只命令关羽带领水军顺汉水而下,先去江陵迎敌,坚持要带着拖家带口的几十万人一起去。刘备当时说过这么一句名言。他说:“人助大事,必以人为本。”。按照历史学家朱维铮先生的说法,这可能是“民本”一词的最早起源,但我们要明确一点,刘备的“民本”和我们今天所说的“以人为本”不是一个概念。我们说的是“以民为本”,刘备的“以民为本”就是以民为资本,因为他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他至于这些人为什么要追随刘备,这个我们现在也不太明白。有人说害怕曹操的屠城。这恐怕不准确。这场大屠杀确实是曹操干的。当然,曹操是否下令值得怀疑。反正就是发生在曹操身上,屠城徐州。后来于迅批评了曹操,曹操意识到这不利于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何况现在刘从举投降了登州,曹操没有。所以简而言之,就是这么个情况。刘备带着这么多人一天走十几里路。

而曹操呢?曹操采纳了的建议,就是在曹操出兵荆州的时候,告诉曹操,现在是夺取荆州的最好时机,因为“北定,南知困,可显万之叶,而行之轻。”荆州已经存疑,我们可以一举拿下,但是必须速战速决,所以于迅给曹操的想法是“轻兵行”,就是你大张旗鼓的从宛城、叶县出兵。所以曹操到了襄阳就知道刘备跑了,而且是在江陵方向。曹操很清楚,绝对不能让刘备到达江陵,于是曹操带领五千骠骑兵一天一夜奔袭三百里。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刘备一天走了十几里,曹操一天走了三百里。结果如何?结果曹操很快就在当阳长坂坡追到了刘备。这场战斗的结果,史书上记载的只有几十个字,上面写着:“先主弃妇,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同骑而走,曹公深受其人器重。”换句话说,这场战斗的结果是什么?刘备连老婆孩子都忘了,掉头就跑。这个时候,我恐怕说不出什么以人为本了。这一仗的结果是刘备很尴尬。

但是《三国演义》写得很好,有两个精彩的戏份,一个是“赵子龙独骑救世主”,一个是“张翼德长坂坡大闹”,所以这两个记载是有历史依据的。刘备的妻子和他的儿子刘禅被赵云救了,长坂坡的张飞真的吼了,说我是张翼德。谁敢死?曹操的人被吓跑了也是真的,但是张翼德长坂坡没有吼断桥,水倒流。桥被张飞派拆了。赵子龙确实救了刘阿斗,但是刘备没有扔孩子。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现在我们知道刘靠张飞救了自己的命,靠赵云找回了妻子,但他还是没有出路。虽然在遇到前来迎接的关羽等人后,他有了两万大军,但在曹操的军队面前,他依然不堪一击。正当刘备不知所措的时候,孙权的谋士鲁肃日夜来到刘备身边。刘备此时慌了神。鲁肃为什么急着见他?

原来,当刘表死于荆州的消息传到江东时,对政治极度敏感的鲁肃立刻意识到了此事对江东集团的意义。因为我们说过,鲁肃有一个吴栋版的“隆中对”,而这个“隆中对”是为荆州设计的。而且鲁肃设计的三分天下,分为孙权、刘表、曹操三个部分。刘表死后,形势大变。鲁肃马上去找孙权说,将军,这件事不可小觑,因为荆州这个地方真的是“皇帝的首都”,是一个号称王、皇帝的根据地。现在刘表死了,刘表的两个儿子刘启和刘聪为了争夺接班人的位置,一直不和,分了手。这两人中间夹着号称天下枭雄的刘备,荆州地区未来局势极不明朗。名字是为了悼念和表达我们对刘表先生的哀思。其实我想看看他们以后会怎么样。如果刘启、刘琮、刘备真的联合起来了,那我们就联合起来对付曹操。如果他们三个打起来了,那我们就可以趁机做点什么了?孙权说,好!你去吧。孙权做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江东集团和荆州集团是世仇。孙权的父亲孙坚被刘表的大将黄祖所杀,有杀父之仇。但孙权是政治家,政治家不会感情用事,冲动,马上批准了鲁肃的行动计划。

于是鲁肃从柴桑口出发。柴桑口在哪里?柴桑现在在江西省九江市。我猜他坐船走了。然后当鲁肃从九江柴桑到汉口峡口的时候,得到了刘表死讯,鲁肃马上继续前进。当鲁肃的船来到江陵的时候,他得到了刘聪投降,刘备逃跑的消息,而且他很清楚,刘备已经从樊城南逃了。于是鲁肃没有在江陵等刘备,而是北上与刘备会合,在当阳长坂坡会合。于是鲁肃对刘备说,豫州现在去哪里?因为刘备当时的官衔是领导禹州牧业,也就是代表禹州牧业。——刘豫州说,你现在去哪里?刘备说,我要去找苍梧太守吴举。吴菊是我的老朋友。鲁肃说:不行,这个吴举是个无能的人。他不能保持自我。他能留住将军吗?依我看,刘豫州不妨联合我军大将孙,此人德、人品、威望、实力、带兵都不错。如果你和我们的孙将军联合起来对抗曹操,不就可以完成大业了吗?为了保证这个计划能够实现,鲁肃还对诸葛亮说了这件事,说孔明先生,我是玉子先生的好朋友。玉子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瑾,他已经提出了某种办法。其实鲁肃没必要做出这种做法,因为鲁肃的建议很对刘备的心意。刘备现在很绝望,有一个人可以和他团结。他怎么会反对呢?诸葛亮也会同意,因为诸葛亮做《隆中对》的时候,就做了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的战略部署。现在孙权提出了联名提议,他怎么会不同意呢?于是刘备和诸葛亮欣然同意,于是三人在当阳达成口头协议,我猜,联合起来对抗曹操。

于是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和前来迎敌的关羽、刘启一起向东,鲁肃来到夏口。而曹操这个时候做了什么?曹操直奔江陵,因为江陵是战略要地,是军需仓库。此时曹操也忘了再战刘备。先把江陵拿下再说。曹操南下江陵,刘备东进夏口。到了夏口,基本到了孙权势力范围的外围。孙权答应和他联合,他的安全就有保障了。这时,刘备可以喘口气了。但是曹操不让刘备喘息。曹操拿下江陵后,得到了大量的军需物资,他顺流而下。此时,斗争的矛头直指刘备。他想打夏口和刘备。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站起来对刘备说:“事情紧急,请下令向孙将军求救。”这段话里还有一个《三国演义》里的小戏码,就是诸葛亮提出去找孙权帮忙,刘备假装不同意,鲁肃在旁边说,最后刘备假装同意了。不需要这种装腔作势,因为当时形势非常危急。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应该站出来,刘备马上做了决定。哪里有什么犹豫?你怎么看诸葛亮后来的《出师表》?“价值被推翻后,被任命为败军时,奉命临危。”就是在这个时候,所谓的战败就是当阳之败,所谓的危机就是曹操从江陵出兵打刘备。而且诸葛亮说得很清楚,“事情紧急”,已经很紧急了,所以刘备马上就答应了,诸葛亮和鲁肃一起去柴桑见孙权,这对刘备集团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事情,所以诸葛亮必须完成这个使命。但问题是,这件事不是刘备能决定的,不是刘备集团的如意算盘,也不是诸葛亮的外交能力。重要的是,这取决于江东集团的政治利益。政治家做决策都是从自己集团的利益出发,而孙权和江东集团与刘备集团的政治利益不同。那么诸葛亮能完成使命吗?请观看下一集——在关键时刻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