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养老」的新模式是什么?

“抱团养老”新模式融合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老人可以一起养老,相互交往,减少孤独感。

目前,养老服务体系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支撑,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的优势在于家庭亲情、家庭成员互助、精神慰藉无障碍等。然而,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主要是社会化服务,必须依托完善、便捷、可及的居家养老服务支撑体系。社区养老的好处在于,老人不必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一方面,居家老人可以利用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另一方面,社区可以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和短期照料,解决家庭成员对家中老人临时、短期无人照料的问题。然而,社区养老往往受到社区服务设施不足的限制,难以有效开展。机构养老的好处是软硬件相对完善,有一套正规的护理程序和规范,有专业的护理人员,有相应的医疗服务,但老人的精神慰藉难以满足。“抱团养老”新模式融合了居家养老的亲情和精神慰藉、社区护理的熟悉环境和人际关系、机构养老的正规护理程序和规范,形成了自身的优势。

“抱团养老”的新模式有助于充分利用宝贵的养老资源。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城乡都有废弃的校舍、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车间。在农村,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村出现了所谓的“空心化”,大量房屋空置;在城市,一方面居民住房条件改善,另一方面空巢家庭增多,空巢老人一个人在大房子里。这些废弃的学校和工厂,空置的房屋,过剩的房屋,是养老服务业发展最稀缺的宝贵资源。为了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国家每年都会从城乡用地指标中拿出一块养老用地,但是养老用地紧张的状况并没有得到缓解。事实上,随着土地资源的“硬约束”越来越强,依靠政府划拨土地养老已经行不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废弃闲置的房屋,包括私房。“抱团养老”新模式使用的房屋是主办方自己的剩余房屋或者自己的房屋。

“抱团养老”的新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机构化”的压力。近年来,各级和社会力量加大投入,新建、改扩建了一大批养老机构,显著增强了机构养老服务体系的补充作用。其实从老年人的角度来看,年轻小康的老年人也不少。如果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这部分老人可以得到有效的“去机构化”,从而把宝贵的床位资源留给需求更强烈的失能失智老人,满足这部分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刚性需求。参与“抱团养老”新模式的老人,只是相对年轻,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因此,“抱团养老”的新模式可以起到“去机构化”或“延缓机构化”的作用,在解决养老问题上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