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和风筝有什么区别
纸鸢和风筝的区别体现在声音上,根据古书记载,在飞上天之后,不能发出声音的被称为是“纸鸢”,而能发出声音的则被叫做“风筝”,所以我们现在放的风筝,大多都是纸鸢,往往只是形态较为丰富罢了。
风筝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五代时期有个叫李邺的人,在纸鸢上加入了竹笛等物件,风吹声响,如同“筝”音,故其制作的纸鸢被人们称为“风筝”。此时,能发出声音的被称为“风筝”,不能发出声音的则仍叫“纸鸢”。
风筝的分类
1、串式风筝
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例如龙头蜈蚣风筝。风筝分头、身、尾三个部分,身子为主体,由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组成,每个圆片就是一个风筝。
2、桶形风筝
亦称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的风筝,像宫灯、花瓶、火箭、酒瓶等皆属此类。立体风筝具有升力大、飞升稳定的特点,放飞条件较为苛刻,但放飞的视觉效果好,十分逼真,深受人们的欢迎。
3、板子风筝
就是平面板形风筝,升力片就是主体部分,四边有竹条支撑,形状多八角、菱形、正方形、四边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