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用自己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感染学生。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的素质对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1,更新观念,增长见识,时刻注意提高修养。当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社会观念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这自然也影响着教育界和学校。基于这样的认识,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是班集体建设的首要因素。因此,班主任要不断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的学习,研究教育的新特点,适应新形式。

2.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在学生面前始终保持好心情,用热情和乐观感染学生。班主任的举止甚至衣着都被学生观察和关注,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在中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深度和复杂程度都有所提高。他们不再轻易相信教师的“光环效应”,而是更加重视教师的“示范效应”。面对学生的冲动和不良言行,要以平静的心态为自己的心理筑起坚实的防护墙,就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对待学生要热情、真诚、耐心。

3.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一份真挚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关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成功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在本质上热爱学生,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成功。这种爱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投入,而是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精心构建。我们可以用一颗平常心和宽容心对待学生的缺点,甚至可以淡化他们的一些缺点或错误,给他们后悔和改正自己的机会。

二、建立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努力做到早预防、早矫正。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社会生活环境和家庭的影响下,他们的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思想活跃,经常出现思想矛盾,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表面上看,似乎很难预测,俗话说:“月眩风吹,粉底润物细无声。”班主任要勤腿、勤眼、勤口、勤脑,多观察、多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力争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

第三,主动联系各科老师,在常规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咨询的内容。其实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本身就包含了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在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指导,就可以深化教学内容。例如,语文课包含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和体育课可以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锻炼意志力。最好的办法是在各科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段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转变。

第四,与家长密切合作,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结构、氛围、文化、经济背景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班主任要经常通过各种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反映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告诉家长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给家长一些教育方法,让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多关心孩子的成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