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生理特征

婴儿的生理特征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婴儿的出生和发育符合人体生长的规律。这些标准定律可以让新手父母更直观地了解孩子的发育情况,但婴幼儿还需要多加注意,多看看孩子的生理特点。

婴儿的生理特征1 (1)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28天的婴儿。

新生儿刚刚离开母亲独立生活,周围的环境突然发生变化,迫使新生儿去适应新的、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2500 ~ 4500g,平均身高45 ~ 51cm。

营养方面,新生儿从孕妇提供的营养过剩到胃肠道提供的营养,都不能很好地适应母体外的环境。如果喂养不当,很容易导致新生儿营养不良,甚至生病。

(2)婴儿期的生理特征

婴儿是1岁以下的孩子。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类生命最旺盛的阶段。

(1)体重可达出生时的3倍,约9000 ~ 10000克。

②出生时体长约50 cm,一般每月增加3 ~ 3和5 cm,4个月时增加65,438+00 ~ 65,438+02 cm。1岁时可达到1左右,是出生时的5倍。

③出生时头围约34 cm,上半年增加8 ~ 10 cm,下半年增加2 ~ 4 cm,1岁时平均增加46 cm。之后生长速度变慢,到成年时约为56 ~ 58 cm。

④胸围比出生时的头围小1 ~ 2cm。到第4个月的时候,胸围基本和头围一样了。

⑤宝宝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处于大脑的快速发育期,脑细胞数量持续增加,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营养物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的支持,因此对热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需求特别强烈。

因此,为了满足快速成长的婴儿的需求,我们必须提供充足、均衡和合理的营养。

(3)婴儿消化系统及相关器官的发育特点。

为了正确合理地喂养宝宝,了解宝宝在这一时期消化器官的发育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以便根据宝宝特殊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合理喂养宝宝,保证宝宝的营养需求。

口腔:足月新生儿出生时有良好的吸吮和吞咽功能,颊部有较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但早产儿较差。吸吮是一种复杂的自然反射,严重的疾病会影响吸吮,使吸吮变得虚弱无力。新生儿和婴儿口腔黏膜薄而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唾液分泌在3个月时开始增加;5个月时显著增加。3个月以下儿童唾液中淀粉酶含量较少,不宜喂淀粉类食物。口底浅的宝宝不会及时将分泌的唾液全部咽下,常出现生理性流涎。

食道:食道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将食物和液体从口中推入胃中;二是防止吞咽时胃内容物反流。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粘膜细腻,腺体缺乏,弹性组织和肌层不发达,食管下括约肌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出现胃食管反应,8 ~ 10个月大部分症状消失。宝宝在吸奶时往往会咽下过多的空气,容易溢奶。

胃:新生儿胃容量约为30 ~ 60ml,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 ~ 3个月时为90 ~ 150ml,1岁时为250 ~ 300ml。因为新生儿胃容量小,所以新生儿要喂几次,喂的次数要比大一点的孩子多。宝宝的肚子是水平的,开始走路时位置就变成垂直的了;胃平滑肌发育不完善,灌流食后容易使胃扩张。由于心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自主神经调节差,容易引起幽门痉挛和呕吐。胃粘膜血管丰富,但腺体和杯状细胞少,盐酸和各种酶的分泌比成人少,酶活性低,消化功能差。

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异,奶豆腐稠的牛奶排空较慢。水的排空时间为1和5 ~ 2小时;母乳2 ~ 3小时;奶3 ~ 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较慢,容易发生胃潴留。

肠道:儿童的肠道相对长于成人,一般为身体的5 ~ 7倍或坐高的10倍,有利于消化吸收。肠黏膜嫩,血管淋巴管丰富,绒毛发育好,肌层发育差。肠系膜软而长,粘膜组织松弛,特别是结肠无明显的结肠带和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不良,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肠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肠道内毒素、消化不良产物和过敏原可通过肠黏膜进入体内,易引起全身感染和过敏性疾病。

肝脏:年龄越小,肝脏越大。婴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不良,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化。但它们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中毒等,可引起肝细胞肿胀、脂肪浸润、变性坏死、纤维增生肿胀,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婴儿期胆汁分泌较少,所以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

胰腺:分为内分泌和外分泌两部分。前者分泌胰岛素控制葡萄糖代谢,后者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与胆汁和肠道分泌物相互作用,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婴儿胰液及其消化酒精的分泌容易受到炎热天气和各种疾病的抑制,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肾脏:出生后几个月,肾小管逐渐生长,才有能力吸收回来。肾小球滤过率低,也就是说肾脏处理营养代谢产生的“废物”的能力较弱。宝宝的肾小管还没有长到足够的长度,功能不足,排泄钠的能力有限。钠的长期滞留会引起水肿。盐吃多了,成年后会导致高血压。因此,对于4个月前的婴儿,要特别注意食物中盐的摄入,一般主张4个月内的婴儿要控制钠盐的摄入。

消化酶:4个月前,宝宝的唾液腺分泌功能较弱,唾液分泌量很少,唾液淀粉酶活性很低。除胰淀粉酶外,所有消化酶在肠腔中都是可用的。在这个阶段,除了母乳的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外,淀粉类食物和其他动物奶的消化率相对较弱。从人类新生婴儿的这些特征,我们知道婴儿生来就有哺乳的能力。因此,母乳喂养是一种适合婴儿的喂养方式。此外,新生儿肝脏内酶活性低,葡萄糖醛酸转化酶活性不足,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酶不足时,某些药物的解毒能力也较差,稍大的剂量就会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

肠道细菌:在母亲体内,胎儿的肠道是无菌的,出生后数小时,细菌通过口、鼻、肛门从空气、乳头、器皿侵入肠道;一般来说,胃几乎是无菌的,十二指肠和小肠上部较少,结肠和直肠细菌最多。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母乳喂养的孩子双歧杆菌占优势。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儿童肠道中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的比例几乎相等。正常的肠道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当消化功能紊乱时,肠道细菌可大量繁殖,进入小肠甚至胃内致病。

2 1、生长发育婴儿的生理特征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机体各组织器官生长发育和功能成熟的过程,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其中营养因素非常重要。

婴儿是指从出生到1岁这段时间。婴儿时期是人类生命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尤其是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首先表现为体重增加,5-6个月时可增加到出生体重的2倍,1岁时将增加到出生体重的3倍。体长是反映骨骼系统生长的指标。婴儿时期平均体长增加25cm,1岁时会增加到75cm,是出生时的5倍。头围的大小反映了大脑和头骨的发育情况。出生时平均头围34cm,1岁时增加到46cm。这一时期脑细胞数量持续增加,6个月大时脑重量增加到出生时的两倍(600-700g),1岁时达到900-1000g,接近成人脑重量的2/3。胸围反映胸部和胸背部肌肉的发育情况,比头围小1 ~ 2 cm,但生长迅速。到1岁,基本等于头围,开始超过头围(头围胸围交叉)。

童年是指1到3岁这段时间。虽然孩子的生长发育没有婴儿那么迅速,但与成人相比也是非常旺盛的。体重每年增加2kg左右,体长第二年增加11 ~ 13 cm,第三年增加8 ~ 9 cm,头围每年增加1cm左右。在此期间,智力迅速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增强。

2.消化吸收

婴儿的消化系统还处于发育阶段,功能还不够完善,所以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1)口腔:婴幼儿口腔狭窄,口腔黏膜相当嫩,血管丰富,容易受损。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持婴儿口腔的清洁,不宜吃过热过硬的食物,以免损伤婴儿的口腔黏膜。婴幼儿的脸颊上有发育良好的脂肪垫,帮助他们吮吸乳汁。新生儿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量低,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不利于淀粉的消化。

(2)牙齿:乳牙在6-8个月左右开始萌出。因为牙齿的生长影响婴儿的咀嚼功能,婴儿咀嚼食物的能力较差。

(3)食管和胃:婴儿食管和胃壁的粘膜和肌层较薄,弹性组织不发达,容易受损。婴儿的食道比成人的更细更短,胃容量小。新生婴儿胃容量只有25 ~ 50ml,6个月时200ml,1岁时300~500ml。由于胃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贲门括约肌发育不良,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差,容易引起幽门痉挛和溢乳呕吐。

(4)肠管:肠管比较长,固定不好,容易肠套叠。肠黏膜较嫩,血管和淋巴丰富,通透性强,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但肠壁肌肉较弱,肠道蠕动较成人差,使食物在肠腔内停留时间较长。一方面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如果大肠的蠕动功能不协调,可能会出现大便潴留或功能性肠梗阻。婴儿肠壁的屏蔽功能差,肠腔内的微生物、毒素、过敏物质可渗入肠壁,进入血液致病。婴儿天生就有乳糖酶和蔗糖酶,有利于乳糖和蔗糖的吸收。肠壁刷状缘可产生肠激酶和肽酶,有助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5)胰腺:婴儿的胰腺发育不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较低。5 ~ 6个月以下的婴儿只分泌少量的胰淀粉酶,所以3 ~ 4个月前的婴儿不宜添加淀粉辅食。胰脂肪酶在出生时含量较少,在1周增加了5倍,在1 ~ 9月增加了20倍。因此,年龄较小的婴儿脂肪消化能力较弱,但出生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就足够了。

(6)肝脏:婴儿肝脏比较大,新生儿肝脏占体重的4%(成人体重的2%),10个月时增加1倍。1岁以前,肝常摸右肋下1 ~ 2 cm处。婴儿肝脏血管丰富,但肝细胞未完全分化,肝功能差,胆汁分泌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

婴幼儿消化系统不成熟,胃容量小,各种消化酶活性低,消化功能弱,与成人有明显区别。如果喂养不当,很容易拉肚子,造成营养流失。

3.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宝宝出生时大脑重约370g,约占体重的1/8,6个月时重约600 ~ 700 g。大脑的发育,尤其是皮质细胞的增殖、增大和分化,主要在妊娠晚期和出生后第一年,尤其是出生后的前六个月,是大脑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

婴儿的生理特征3 1-2婴儿的发育特征

1-2个月的宝宝只能看到距离眼睛20-30cm的东西,所以对人脸很感兴趣。马宝可以抱着孩子,和他一起玩“快速了解我”的游戏。眼神对视、轻声说话、拥抱抚摸都可以促进宝宝的知觉发展。当宝宝听到妈妈亲切的声音,触摸到妈妈的皮肤,他会感到安全、快乐,促进大脑发育。

2-3个月婴儿的发育特点

2-3个月的宝宝可以抱小袜子、不同颜色的玩具、黑白卡片等。,并把它们放在离宝宝眼睛30cm的地方,然后慢慢左右移动,训练宝宝在盯着物品的同时转头。

这也是我们带宝宝体检时,医生出诊的项目之一。当时我家小猴子俯卧的姿势有点不稳,影响了它左右摇摆脑袋的姿势。他做得不太好,受到了医生的批评。

3-4个月婴儿的发展特点

3-4个月的宝宝可以开始训练手眼协调能力,伸手拿东西。我给小猴子买了一个健身架。上面挂着一些玩具。他可以试着自己去够。家里没有健身架也没关系。可以在小床两边的栏杆上系一根松紧带,挂1-2的小玩具。只要躺下来,到达高度。

不要小看这个玩耍过程,它融合了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还锻炼了宝宝头部和身体的活动能力,促进了骨骼和关节的发育。

4-5个月婴儿的发育特点

4-5个月的宝宝,俯卧时,已经可以挺高支撑自己了。在他旁边放一个玩具。如果他能扭来扭去找到,甚至成功抓住,记得表扬他。这段时间医生给我们的建议是没事就躺着。宝宝在阳台晒太阳,我让他躺着。

5个月后,可以尝试让宝宝坐在你身上玩耍。宝宝一个人坐稳后,就可以训练自己从躺着到坐起来。

5-6个月婴儿的发育特点。

5-6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初步表达自己的感受,会开心,会害怕,直到知道是陌生人。遇到陌生人,宝宝会在妈妈与陌生人沟通后逐渐消除恐惧。这时,让宝宝和陌生人打招呼、交流,促进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刺激宝宝大脑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达力。

7-8个月婴儿的发展特点

在7-8个月的时候,宝宝的活动能力已经大大增强,可以翻身、独坐、爬行、站立。他的大动作越来越精细灵活,手眼协调能力也更加成熟。听觉更灵敏。通过模仿和重复,你学的越多,你越了解自己,你越开始表达自己的感受,你越开始和家人以外的陌生人打招呼。宝宝需要在镜子前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身体部位,练习腹部爬行,为爬行做准备。

9-10月婴儿的发育特征

9-10个月,爬行是宝宝的必修课,也是促进大脑智力发育非常必要的阶段。有的宝宝学走路很早,所以爬行时间被压缩,错过了一个大脑和大脑协调发展的好机会。

请记住,0-1岁最重要的两个动作是躺着爬,不是走路。

这个婴儿对他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看一些简单的彩色绘本,给宝宝看家里的东西,从形状和颜色开始。看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无遗漏。

11-12月龄婴儿的发育特点。

11-12个月的时候,宝宝开始用床沿、栅栏、凳子站立行走。走路需要下肢支撑全身的重量,需要其他肌肉关节的配合和健全的大脑指挥。训练宝宝走路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不能操之过急。

我家没买学步带和学步车,只买了围栏。这个婴儿经常站在栅栏上,慢慢地学会了自己走路。

宝宝开始玩角色扮演,照顾娃娃是最常见的。学会关心他人,有助于以后处理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