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骂人的教育方法。
孩子骂人的原因
说脏话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缺乏教养的表现,直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种不文明行为发生在孩子身上有以下三种情况:
1,学会骂人。没有是非观念,这是孩子的特点。别人骂我,孩子就学会骂人,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作为家长,要分清孩子跟谁学,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被迫发誓。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小伙伴之间:有矛盾,针锋相对,被欺负,通过骂人来发泄不满...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训斥孩子,也不要保护孩子,而是要耐心地说服和教育孩子,以谦卑的态度解决小伙伴之间的纠纷,要说清楚。孩子害怕失去父母的爱和朋友,会促使他们改变不良言行。
3.习惯说脏话。对待这样的孩子,应该是暂时的冷漠,不理他,一脸不高兴,语气严厉,这样有助于他明辨是非,约束和减少他的不良行为,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一种不良行为一旦成为习惯,需要一定的过程去克服。在帮助孩子改正骂人的坏习惯时,也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努力改掉坏习惯。
4、好奇心在作怪。这孩子刚学会说话,好奇心很强。他不由自主地模仿本能。偶尔听到有人说脏话,他也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学会了。父母不要因为觉得好玩就故意逗他或笑他,这会强化他的行为;而是应该告诉他:“这句话是脏话,不好听,宝宝不会学的。”把不文明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5.父母不良言行的影响。有些家长平时不守规矩,孩子受其影响,学会骂人。这样的家长首先要提高自身修养,严于律己,从点滴做起,为孩子营造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其次,通过讲故事和做游戏,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如果父母偶尔再次犯罪,要诚实地和孩子一起检讨:“刚才我们说错了,因为我们不开心,所以不要从中吸取教训。我们以后都不会说这样的话了。”
6、社会不良言行。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孩子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说脏话也是如此。家长要采取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方面要尽量让孩子远离周围的不良语言环境,让孩子听不到、学不到脏话;另一方面,要加强孩子的“免疫力”,教会他们明辨是非,告诉他们说脏话、骂人是不礼貌的行为。另外,家长要注意孩子小伙伴的情况,给孩子选择文明礼貌的伙伴,减少互相学习的机会。
7.发泄你的不满。童童的母亲非常严厉,她的孩子如果做得不好,就会批评,有时甚至会打几下。后来,我不知道童童在哪里学会了骂人。她妈妈批评她的时候,她说脏话。她发现说脏话可以* * *她妈,于是她反复说。
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不满,所以当他们发现说脏话可以让对方生气时,他们的情绪就可以得到释放,于是就会反复做这样的事情。父母越是阻止孩子说脏话,越是坚持认为这是一种对抗行为。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首先要认识自己,检讨自己的错误,然后尽量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想一些办法让孩子发泄自己的不快,比如,让孩子大声喊“我很生气”等。,而且不要过分强调脏话,让孩子慢慢忘记。
不要让宝宝觉得说脏话很有趣。
1,不要让宝宝觉得说脏话有意思。
有些家长会觉得听到一个很小的宝宝骂人很有趣,会忍不住咯咯地笑。这样会让宝宝产生错觉,觉得这是一种可以被父母欣赏的行为。结果宝宝会一遍又一遍的骂人,试图继续获得这种愉快的体验。如果父母听到宝宝说脏话会生气或者觉得很尴尬,宝宝就会因为说脏话而引起父母的注意,继续他的骂人游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宝宝听到脏话就冷脸。让他知道你对他的骂人游戏一点都不感兴趣,也很反感,这样他就不会试图用骂人来吸引你的注意力。
2、教宝宝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如果宝宝只是在尝试一个新词,看看会带来什么后果,或者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那么家长可以尝试用另一个有趣的新词来吸引宝宝,比如用一些童话或童话故事中提到的咒语或有趣的画面;你也可以用一些听起来很蠢但不是脏话的话来帮助宝宝表达自己,分散宝宝对那些脏话的注意力。即使宝宝刚开始学说话,也能很快学会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
3.给宝宝设定一些界限
一旦发现宝宝说脏话,就要给他设置一些界限。但是当你给宝宝设定界限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不能过于激动,甚至用近乎疯狂的态度对待宝宝。如果是宝宝自己造的词,告诉他没有这回事,没人听得懂他在说什么。这样可以降低宝宝说脏话的积极性;如果宝宝模仿其他大人说脏话,不要跟他解释说脏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说。只要心平气和地明确告诉他“你不能用这样的词”。
4.不要太在意宝宝的脏话。
有时候,宝宝骂人只是为了想要什么东西,或者引起父母的注意。家长不要因为宝宝说脏话而感到尴尬,就想办法尽快结束宝宝的行为,甚至放弃原则,让宝宝的小“阴谋”暂时得逞。比如宝宝想吃冰淇淋,家长不要说:“这样说话不好,别说了。好了,这是你的冰淇淋。”2岁左右的宝宝缺乏生活经验,无法理解父母告诉他的话的含义。他们只看重说脏话就能达到目的的结果,不会去想父母真正的意思。所以父母的行为无疑是在鼓励自己的宝宝,只要说脏话就能达到目的,不会说脏话的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如何阻止孩子“说脏话”
由于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儿童的模仿天性,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骂人”的情况并不少见。面对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招:冷处理
冷处理又称回归法,是指当某种行为反复出现时,如果不加强这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具体措施是:孩子骂人,不打孩子,不跟孩子讲道理,假装没听见,不理他。慢慢的,孩子觉得没意思了,自然就不说话了。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大发雷霆,表现出异常的愤怒,或者重复孩子的脏话。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只会强化这种不良行为。
第二招:模仿疗法
模仿疗法又称示范法,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学习并获得良好行为,从而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矫正方法。
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来改变个体行为是相当有效的,其主要类型有:影视模仿、视频模仿、阅读模仿、现场模仿、参与模仿等。家长可以编故事给孩子体验,这是典型的阅读模仿法。在编故事的同时,在故事中给孩子一些好的建议,比如当他生气的时候,可以找个人说话,或者和他喜欢的玩具说话,而不是骂人。总之,父母可以运用多种策略帮助孩子模仿好的行为,最终让他改掉坏的行为。
第三招:认知行为疗法
这是通过纠正不合理的思想活动或信念来改变孩子行为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深入内部思想的转化。心理学家贝克的认知疗法强调儿童对自身行为的理解,通过直接干预和重建来改变儿童的认知,从而改变儿童的行为。
第四招:环境隔离法
你不妨仔细想一想:宝宝为什么要骂人骂人?如果追根溯源后发现他受不良环境影响,那么就要采取环境隔离的方法,让他远离不良环境,比如送他去幼儿园,不让他和一些说脏话的孩子玩,给他创造一个文明的环境;另外,长辈代养的时候,要告诉他们不要在宝宝面前说脏话。
第五招:适当的惩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