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简介及详细资料
制作 简介
电视节目制作主要分成三个过程:策划与选题、拍摄、后期制作。
编辑编辑属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主要由早期的线性编辑与目前较为流行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二个发展阶段:
线性编辑系统
即基于磁带的电子编辑。其根本特点是:素材的的搜寻、录制必须按时间顺序进行,需反复前后卷带以寻找素材,因此较麻烦、费时间、易损坏磁带、损失图像质量,并且限制了艺术创作思路,需多人操作且要协调好各设备的匹配问题。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物理编辑:由1956年美安培公司生产第一台二英寸录像机开始,但对磁带的损伤是永久的,且编辑点精确。
2、电子编辑:1961年后,出现了一对一编辑系统,但精度仍不够高。
3、时码编辑:1967年由美国电子工程公司研制,套用了预卷,较为精确,但多次复制造成的磁带上信号的损失也无法彻底避免。
非线性编辑
是使用数字存储媒体进行数字音视频编辑的后期制作系统。有如下特点:
1、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充分运用数字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效果变换无穷的姿态进入了广播电视领域,对传统的线性编辑工艺造成了极大冲击。
2、所谓非线性,即能随机访问任意素材,不受素材存放时间的限制,且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实现线性编辑设备的几乎所有功能:以计算机为平台配合专用图像卡、视频卡、音效卡、用某些专用卡(如字幕卡、特技卡等)和高速硬碟(SCSI),以软体为控制中心来制作电视节目。
3、其制作过程:首先是把来自录像机和其他信号源的音、视频信号经过视频卡、音效卡进行采集和模数(A/D)转换,并利用硬体如压缩卡实时压缩,将压缩后的数据流存储到高速硬碟中。接着,利用编辑软体对素材进行加工,做出成片。最后高速硬碟将数据流送到相应板卡进行数字解压及(D/A)转换,还原成模拟音、视频信号录入磁带。
声音声音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尤其是它与适当的画面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是声音赋予了画面真实性。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声音尤其重要。同样一种声音跟不同的画面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电视节目声音方面的完美创作,可使节目效果达到新的境界、新的高度,能给人以完美的视听艺术感受,从而加深观众对节目的印象,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包括三部分:一是电视解说词,二是音响效果,三是配乐。
电视解说词
解说词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解说词可使电视节目锦上添花。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使电视节目具有完整叙事能力。有时对一些追忆过去、展望未来的内容或人的思想活动或事件的历史背景等,都是单纯的画面所不能表达的。这时套用解说词就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它赋予画面确定的含义,使电视节目讲述具有完整的叙事能力。
2.有助于电视叙事方式的精炼和集中。有时要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从头到尾将它拍下来是绝对办不到的,这时可运用解说词,一句话就可表达很多信息,就可一下子把时空转移。这样,电视画面就能赢得宝贵时间去表现更重要的内容,从而使电视能够更加简练、集中地进行叙述。
3.可以使画面更加自然、真实。有些画面属于中性的,没有感 *** 彩,但加上解说词,却可以创造某种情调、气氛,使画面真实自然。
4.可克服画面局限,揭示深层主题。电视画面对于内在的、精神的、抽象的东西往往无能为力,这时,运用解说词可以将纯粹的精神世界作为直接描写对象,揭示事物内在的、深层的意义。
电视节目音响
音响是指除人声、音乐之外的电视声音中其他声音的统称。电视音响是指同期声,它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能听到的各种各样的现场声,也包括人的讲话声和噪杂声在内。它的主要功能是增强现场感,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音响的作用归纳起来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现场感,增加气氛。现场声与画面配合出现,能提高节目反映生活的真实感,使观众产生好像到了现场一样的亲切感。
2.可引起观众的预感。在下一个画面出现之前,先出该画面的声音,可使观众预先感觉到下一个画面的到来。
3.增加画面之外的空间范围。画面之外的声音能表现一定的情景,它可使节目所表现的不仅是画面上能看见的,还包括画面外所表现的空间范围。如画面出现的是母亲悲痛表情的近景镜头,画面外传来她的孩子受敌人拷打的凄惨叫声,母亲心如刀绞,昏了过去。观众虽没有看见敌人是怎样打孩子的,但从孩子的叫声和母亲的反应可以想像到敌人打孩子的情景,这种声音的间接表现方法,往往能获得相当好的效果。
4.连贯画面,帮助转换画面。把声音作为背景,可以把不同场景的伫列画面串联起来。如演讲者的声音在继续著,画面从演讲者转到大礼堂全景,老年人听、青年听,再从大喇叭特写摇下,许多农民在树下听,用演讲者的声音就把不同场景的镜头连线起来了。
配乐
配乐指的是专为画面配上去的音乐,而不是音响中所包括的音乐声,配乐能增强画面和语言的感染力,帮助抒发感情,使画面更富有意境。背景音乐的功能有多重性:
1.填补背景空白。这是一种意义不大的中性音乐,它用于填补背景空白。如音响上的空白,对白中的令人不安的间歇,它没有内在价值,但能够使听觉空间变得饱满,并且使因缺乏背景声而显得单调的画面变得充实。
2.引出回忆联想。背景音乐可以借助于视觉因素造成声画组合效果,使观众的回忆和联想具有明显的由头,并通过过去内容和眼前内容的联系产生对比和遐想。
3.帮助情绪急转。当人们情绪发生急剧转变时,如果相应地出现与急转后情绪相吻合的音乐,能使情绪的转变更加突出和令人注目,很好地表现出人的内心世界。
4.帮助切换画面。在一组用视觉蒙太奇结构模式拍成的镜头中,背景音乐也可以把在视觉上的不连贯的镜头联系起来,为视觉变化提供过渡。
5.美化。一幅美丽的画面加上诗一般的解说词,配上适当的音乐后,将变得更加美丽。
声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电视这门视听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的生理因素所决定的。因此,为了能使节目获得观众欢迎,应该依据节目内容需要,对声音进行统一的设计和合理安排,还应该依照电视节目事实,对解说、音响、音乐等因素在编制过程中加以不同的处理和加工。一般来说,解说表意、音响表真、音乐表情,三者也可以同时出现,但不能各行其是,互相干扰,只有这样,才能使声音在电视节目中充分发挥作用,使电视节目表现得更完美。
图书 简介作 者:谢毅,张印平 编著
出 版 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9-1
版 次: 1
页 数: 34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811350449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 出版
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电视行业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尤其是电视设备方面。鉴于这种变化,原书已不能满足社会和教学的需求,因此修订第三版。全书在整体结构和纲要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近年来较普及的虚拟演播室技术,删减了逐渐淘汰的模拟设备介绍。
《电视节目制作》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在系统介绍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具体流程、人员、设备相关要素作了详细介绍。全书分十二章,分别为电视节目制作概述、电视摄像技术基础、电视节目的摄影、电视摄影构图、电视摄像用光、录像机技术基础、编辑机、视频切换器、非线性编辑系统、电视音响设备、电视语言、电视节目编辑。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电视工作者及希望了解电视工作的广大社会读者的参考书。
目录导引 从一次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看今日电视
1 电视节目制作概述
1.1 电视技术的发展与电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1.2 电视节目及其制作方式的演变和分类
1.3 节目制作人员的组成和职责
1.4 节目制作主要设备
1.5 节目制作三个阶段
1.6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
2 电视摄像技术基础
2.1 电视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2 电视摄像机的分类及其主要性能
2.3 电视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2.4 NV-M9000EN摄像机的操作和调整
2.5 Panasonic AG-DVC180AMC摄像机的操作和调整
2.6 DSR-PD150P(190P)摄像机的操作和调整
3 电视节目的摄影
3.1 观察与摄影
3.2 摄像机空间位置的确定
3.3 摄像机的持机方式和固定设备的使用
3.4 电视摄影的基本方式
3.5 电视摄影的技术要求
3.6 画面清晰度的控制
4 电视摄像构图
4.1 电视摄影构图的含义
4.2 电视摄影构图的特点
4.3 电视摄影构图的因素
4.4 电视摄影构图的技巧
5 电视摄像用光
5.1 光源的分类与特性
5.2 自然光的运用
5.3 人造光的运用
6 录像技术基础
6.1 录像机综述
6.2 录像机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6.3 磁带录像机SR-S368的操作
6.4 DSR11录像机
6.5 DSR-1800P录像机
7 编辑机
7.1 电子编辑概述
7.2 电子编辑的操作
7.3 RM-G800U电子编辑遥控器介绍
8 视频切换器
8.1 视频切换器的概念和分类
8.2模拟视频切换器
8.3数字视频切换器
8.4 MX-1数字视频切换器
8.5电视字幕机
8.6 虚拟演播室技术
8.7 中科大洋MagicSet Ⅱ系统
9 非线性编辑系统
9.1 电视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
9.2 非线性编辑的概念及其特点
9.3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9.4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功能
9.5 大洋D3-Edit系列简介
10 电视音响设备
10.1 传声器
10.2调音台
10.3 电视音响的合成
11 电视语言
11.1 电视画面语言
11.2 电视声音语言
12 电视节目编辑
12.1 电视节目编辑概述
12.2 电视节目编辑技术基础知识
12.3 电视节目编辑基本理论
12.4 电视节目编辑技巧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