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互助模式在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师友互助;班级管理;自我管理;责任;合作
第一,正确解读“师友互助”模式
“师友互助”中“师友”的身份都是学生,也就是说同一个班的学生成对成为互助小组。其中,较好的学生既是老师又是朋友,在学习和纪律上给予被帮助的学生支持,在互助中提高弱者,完善自己。“师友互助”模式不是简单的捆绑教学方式,而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使教师能够更专注于教学工作,实现更高效教学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可以让两个学生“荣辱* * *”,加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也提高了他们的自律能力,对教学和管理都很有帮助。
第二,实施“师友互助”模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师友互助”的班级自我管理模式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心态。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对父母和老师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但对同龄人有一种‘互相欣赏’的感觉。在这样的情感因素下,他们往往愿意听取同龄人的意见。目前,学校缺少教师。一个老师60多个学生,加上大部分老师都是中年人,面临着家庭的各种压力,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精力自然无法分配。这些都决定了实施“师友互助”模式的必要性甚至迫在眉睫。
第三,“师友互助”的实施过程
1.实行互助小组成员的科学分配。
按照一般分配原则,“师友互助”的分组分配,自然是“优等生和学困生”的组合,以发挥优生帮助学困生学习成绩的作用。除了学习,还要注意生活、班级纪律等很多方面。所以要充分考虑学习成绩之外的几个因素,比如性格,习惯,家庭环境等等。尽量把两个性格合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有另一个学生没有的优点,这样在学习的同时可以互相影响,培养更多优秀的品质。
2.“师友互助”小组的动态监控。
“师友互助”模式的实施虽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当“店主”,而是要动态监控学生的学习和管理,并及时做出调整。当互相帮助的两个人之间出现矛盾时,要清楚地认识到,不能简单地用换组的形式来解决矛盾,而是要妥善处理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尽量保持组合不变。再者,要对小组的工作给予积极、正面、及时的评价,让学生更有信心,在自我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对“师友互助”组采取竞赛制。
“师友互助”群是一个小群体,对两个学生的各种评价、奖惩是连在一起的。这样两个人之间才能有更深的感情,才能分享彼此的荣誉,同时承担不好的后果。当其中一个学生犯错或成绩不理想时,即使他不担心自己的学习,也会为帮助“老师朋友”而感到遗憾。教师可以采取“师友互助”模式的竞赛方式,将两个学生的成绩、纪律、卫生列为评价标准。在评价中,要计算两个学生的平均分,如果两个学生表现不好,就要降低他们的分数。如果一个团队表现很好,或者表现有很大提升,可以评出“最佳搭档”,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4.用小游戏增加他们的默契。
既然两个人是一个群体,就要有一定的默契,这样才能逐渐建立对彼此的信任,在互助中更好的合作。另外,“师友关系”不是一种严肃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平等的关系。两个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在纪律上约束,在健康和生活上帮助,取得同样的进步。所以老师可以适当给这些小伙伴提供一些有趣的游戏形式,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增加彼此的感情,更有利于合作。
5.在“师友互助”模式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责任
“师友互助”的模式并没有把班级分成很多小的“帮派”,仍然是一个大的整体,所以也需要班干部发挥作用。教师是这个班级的管理者,班干部是连接学生和教师的桥梁,班干部是这些群体的管理者,可以向教师反映这些群体的情况,促进活动的实施,保证群体绩效评价的公平性。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运用“师友互助”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能力,使班级管理成为师生双方的责任。真正达到了“帮助你是我的荣幸,被你帮助是我的荣幸”的目的。
参考资料:
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理论: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初中班级集体自主管理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