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开展计算课程的教学

1.计算新课程要求

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基本”的要求,并在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到“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计算内容的学习明确提出“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够准确地进行运算。”目标。

2.计算错误的原因

2.1思想上不够重视,观感粗糙。

大多数学生对计算题不够重视。在他们看来,计算只是算术,不用多想。他们计算不认真,而且因为年纪小,感知比较粗糙,更容易出错。比如抄错数字,操作符号错误很多。

2.2思维定势的干扰。

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照习惯性的、固定的思路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出具体的加工准备。比如168+32÷4,由于之前的加减混合运算一般都是从左往右计算,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干扰下,学生很容易忽略32÷4,或者在计算时总是想着四舍五入十或百,然后再计算加法,再计算除法,这样就会导致计算错误。在数学计算中,尤其是初等算术或简单计算的题目,学生很容易受到固定思维的干扰,出现计算错误。这种负面影响使学生无法灵活运用知识,阻碍了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容易导致计算错误。

2.3口算不熟悉,短时记忆较弱。

口算是一种通过思维和记忆直接计算数字的方法,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笔算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往往是学生口算不熟练。万元以内的加减法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的计算内容,因为数据量大,计算步骤多。当笔算中出现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时,一些学生由于口算经验不足,年龄小,短时记忆能力弱,往往会出现错误。

2.4计算不清楚。

计算不清通常就是我们说的“没学会”。学生根本不明白这样计算的原因,计算不清楚,导致计算错误。比如学生在学习计算的简单方法时,有这样一类题:6.7×99+6.7=6.7×(99+1)。如果学生不懂“99 6.7加1 6.7,所以等于100 6.7”的算术,那就完全不是。如果学生连数学都不懂,计算出错是必然的。

3.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计算教学?

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习和数学能力发展的基础。如何让计算教学扎实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计算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在学习过程中组织丰富的运算体验活动,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四基”目标。

3.1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计算对于活泼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只有抓住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乐于计算,学会计算。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例子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用这样的例子来鼓励学生学习前人对数学的执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初级数学老师还可以融入童话、游戏、奖项等。进课堂教学,开展各种比赛,如:找朋友、寄信、送小动物回家、小猫钓鱼、过河、摘苹果、口算比赛等。,从而让枯燥的计算教学充满乐趣。

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实践,任何知识都需要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接受和内化。要积极在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上下功夫,提高实践的可操作性,增强实践的游戏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由于计算的难度和数量增加了,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开展计算练习,如:将练习过程变成学生的小组活动,小竞赛、小游戏,自制计算题,制作算术迷宫图,算术游戏卡片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既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又能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计算教学效率。

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课后计算的延伸。他们可以组织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快速巧妙计算比赛,增强学生计算的成就感,使学生达到计算准确巧妙的目的。

3.2适时“易错”教学。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最基础的知识往往是学生做出来的。我们不能保证学生不会犯错,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减少犯错的次数。

我认为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中应该尽职尽责。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有错,要问:“怎么了?”让学生找出原题中的错误,及时改正。批改作业时,可以收集学生常犯的错误,在早读课或自习课时把这些问题拿出来,组织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错误的原因,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和辨别,及时改正。那么,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把计算中容易出错和容易混淆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发现错误,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那么学生出错的次数自然会减少,逐步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3.3渗透数学思维方法,理解算术,掌握算法。

所谓算术,就是计算过程中的基础和合理性,也就是为什么要这样计算。所谓算法,就是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包括运算方法和解题策略,即如何计算。俗话说“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然。”计算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算术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但是,数学思维方法是包含在知识发展过程中的。因此,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感知、体验、拓展和提升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从而实现有效的数学学习。

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数学学习的本质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可以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知识非常系统,在计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没有不包含思维方法的数学知识,也没有脱离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小学阶段可以逐渐渗透给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有:归约、分类、集合、模型、代换、函数、极限、数形结合、逻辑推理等等。因此,我们应该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把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到计算教学中,使数学课堂散发出浓郁的数学气息。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很多同学能理解和掌握计算规则,但经常出错,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的计算习惯:认真审题校对的习惯;精打细算,规范书写的习惯;估算和有意识检查的习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关心学生,耐心引导,巧妙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数学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数学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机教学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给每一节课定好位,落实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让计算教学真正高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