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神老师-& gt;浴室女孩-& gt;女囚犯的悲惨死亡:被遗弃的松子的生活

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文/韩颖

这是一场悲剧。

前几天画了不喜欢松子的生活,眼泪就像上海雨季的雨。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毁掉给人看。整部电影虽然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但并不能改变其悲剧的内核。虽然她一次又一次绝望地试图抓住“希望”的火焰,却一次又一次失败。松子是那么单纯,那么无私,那么善良,可悲剧的故事却在她身上一遍遍上演,一遍遍轮回。为什么她在本可以幸福的时候却落得如此下场,最终没能逃脱悲惨的结局?

故事一开始,松子是一位美丽优雅、笑容灿烂的女神老师,在湖上泛舟时被暗恋。按照正常的生活轨迹,松子可能会嫁给一个工作生活稳定的老公,然后一家三口过上滋润滋润的生活。

然而,生活对她来说似乎并不那么顺利,只有起伏...松子在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每一次她都尽力去善待他人,每一次的选择似乎都让她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更深的深渊,但她乐在其中。

作为一名中学老师,她被指控为了保护学生而偷钱后被解雇,从此没有过上体面的职业和正常的生活——先是当了浴室女来养活自己可怜的作家男友,后来又成了别人的小三,后来又当了理发师的女朋友当了洗头女,再后来又因杀人入狱。出狱后,她认识了当年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亚伦,并成为他的女朋友。即使松子此时已经知道阿龙在为黑社会效力,而且是个脑袋挂在腰上的亡命之徒,但还是和他做爱了。多年以后,松子拿着花去接出狱的亚伦,亚伦却把她打倒在地,口吐鲜血,仓皇而逃。曾经绝望的只为爱而活的松子,终于崩溃,主动自暴自弃。

于是,我们看到,在这个故事的结尾,松子变成了一个臃肿、蓬头垢面、一瘸一拐的孤独老妇,被倔强的中学生活活打死。真的让观众感到心酸和心痛。

内疚是最大的负能量。

松子的一生,是被罪恶感绑架的一生。

松子的负罪感一方面来自于他们的责任感和过分的善良,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她的家庭,或者说这种刻在她潜意识里的负罪感是父亲给她的。

松子的妹妹因为先天性疾病卧床,所以父亲心里对小女儿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负罪感。这种负罪感表现在,即使有开心的事,搞笑的事,他也从不开怀大笑。在他看来,如果他快乐,那就是对卧病在床的小女儿的背叛。当松子兴高采烈地和妹妹分享自己的爱情故事时,却被父亲骂了一顿:“你妹妹不能谈恋爱,你却跟她说这些。你考虑过她的感受吗?”

此时,父亲的逻辑是:“既然小女儿不能幸福,全家也不能幸福,那就对小女儿公平。”很明显,松子的父亲本人没有能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小女儿的先天不足,也无法面对和控制自己的负罪感,更有甚者,他将整个家庭笼罩在负罪感的负能量中。他把小女儿的病当成自己的错,一辈子都无法和自己和解,也无法平静的接受事实,乐观的生活。然而事实是,这种受虐的负罪感对我的小女儿一点帮助都没有,反而会伤害整个家庭。

著名心理学家大卫·r·霍金斯(David R. Hawkins)对各种情绪的能量水平进行了分析,从最消极、最有害的情绪开始进行排序。排在前两位的负面情绪是羞愧和内疚,而不是愤怒和悲伤(参考《权力与力量》一书,翻译为:意图:激发你潜在的权力)。内疚是最大的负能量,它的能量水平接近死亡。

因为这份愧疚,松子的父亲一直压抑着对松子的爱,松子从小就处于极度渴望父爱又充满愧疚的状态。这种负罪感让她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极度低下,永远不懂得爱自己。

这种负罪感是她永远无法卸下的包袱,也为她后来的不幸埋下了隐患,是她今生悲剧的根源。

去世前,臃肿的松子在自己肮脏的出租屋外墙上写下了这些话:“我生来就是男人,对不起。”她觉得,仅仅是活着,就是对别人的一种伤害。我想对松子说一句话,希望你能摆脱那份莫须有的愧疚,被世人温柔对待。生而为人,不必抱歉。

3?请选择善良。

你必须善良,但要有选择性。总是无条件的爱每一个人,这本身就是病态的。

监狱里的松子一遍又一遍地唱着“只要能活着,爱就是生命。”她是如此的缺爱,以至于她对爱情绝望——她像一个饥饿的人一样抓住任何一个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男人,绝望的,盲目的,竭尽全力的,绝望的,像飞蛾扑火一样善待他人的。松子显然有一颗美丽的心,甜美的声音,有知识,有文化,有爱心。他本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却把自己所有的美好和青春都浪费在了那些从来没有对她好过的肮脏男人身上,把一切都寄托在虚幻而不理智的爱情上。

松子这样一个纯粹而不计后果的人,注定在现实中活得一塌糊涂,甚至被伤得体无完肤,和电影的结局一样悲惨。这种所谓的纯洁不值得歌颂。她勇敢吗?不,一点也不。相反,她是软弱的。自始至终,她都被动地接受着生活带给她的一切——生活带给她的一切伤害、背叛、虐待和恶意,生活带给她的一切不堪的男人,没有任何选择。面对生活的不幸,她从不去想解决的办法,不主动去迎接和解决困难。这难道不是松子缺乏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的表现吗?当她面对选择的时候,她只是机械的,被动的,麻木的,没有思考的活着,一次次的放弃选择的权利,一步步的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我们每个成年人心里都清楚,不是所有的恶人都会受到惩罚,不是所有的善举都会得到热烈的回应。所以,两千多年前,孔子也告诫我们,“如何以德报怨?”。做人的准则就是直接报怨,以怨报德。如果苦难没有意义,那我们为什么要承受?如果可以选择幸福,为什么要选择苦难?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你都不要忘记,作为一个人,你有权选择爱谁,离开谁,做什么,怎样正确的生活。

4?先爱自己,再爱别人。

或许童年会有一些不如意,是无法选择的硬伤,比如松子,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但这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个大环境,上一代人的通病。没有必要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而不被爱而感到内疚,因为这不是你的错。更不要说责怪或者苛求父母,因为每个家庭,每对父母,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他们已经尽力去爱你了。

原谅不可原谅的,无条件的爱他,这是上帝能做到的。但松子做到了,片中的松子无疑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但是,我们是人,不是神。让上帝做上帝该做的事。

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在心里记住,先爱自己,再爱别人。接纳自己,拥抱自己,爱上自己,才能平和地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