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活动计划经典实践科学活动

科学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使他们学会探索和解决问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精心收集的小学科学活动计划。我会和你一起分享,一起享受。

小学科学活动计划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断出地球的内部结构。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3.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4.小学科学《地球内部》教案: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能够选择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准确表达地球结构的探测结果;

难点:理解建立地球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老师准备:水煮蛋一个;三个黑色胶卷盒,分别装有水、细沙和小石子。

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和小刀。

教学过程:

第一,新课程的引入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上科学课吧。问:这是什么?

健康:全球。

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告诉我们你对地球的了解吗?

生1:了解到地球是球形的。

生2:我知道地球表面是多种多样的。

生3:我了解到地球上有高山,有峡谷,有平原。

健康4:...

老师:学生们真的知道很多。关于地球,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今天,在这节课上,我们将重点了解地球的内部。(板书题目)

第二,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老师: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你猜怎么着

猜猜看。

老师:关于地球内部的结构,课本上给我们讲了一些信息,老师也给大家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请仔细阅读教材第21页和老师发来的资料。看完之后,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你所知道的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写在信息纸上。

学生阅读并总结信息。

老师和学生交换信息。

根据交流,老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地球内部结构图,并进行观察。

沟通过程中的黑板:地壳、地幔和地核

老师:你觉得这个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怎么样?

生:鸡蛋。

老师:让我们切开鸡蛋观察它。对照你观察到的,说说地核,外套膜,地核和蛋壳,蛋白质和蛋黄的相似之处。

老师打开鸡蛋,引导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三,引导学生探究

老师:这些信息是科学家获得的。那么,科学家是如何知道地球内部结构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组关于表面现象的图片。请看大屏幕。

教师的课件展示了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供学生观看。

老师: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地球内部的什么信息?

生1:我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生2:我知道地球内部有巨大的力量。

生3:我知道地球内部是活跃的。

老师:学生们讲得很好。科学家从这些表象中推断出地球内部的大量信息。事实上,他们也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索地球内部的秘密。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说课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片盒,里面装着不同的物品。你不打开盖子怎么知道盒子里有什么?你要怎么办?

学生讨论如何做,并提出方法:摇动、钻孔等。

学生手工做。

学生汇报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促使他们完整地表达自己。

老师:我们刚刚进行了一场非常成功的比赛。我们都曾经成为小科学家,因为科学家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揭示了地球的结构秘密。

第四,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老师:现在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你有兴趣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吗?

分组讨论制作的方法和顺序。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老师会展示制作摄像课件的步骤:

(1)先把它揉成一个直径约1 cm的红色橡皮泥球作为核心。

(2)挤一个直径约1.7 cm的黄色橡皮泥球,压成薄饼状作为外芯。

(3)然后捏一个直径约2.2厘米的白色橡皮泥球,压成薄饼状,做成地幔。

(4)用一层薄薄的灰色橡皮泥做饼皮。

(5)最后,小组合作组装。

集体活动。合作做一个地球的模型。教师的巡回指导。播放音乐,制作完成后提醒学生整理桌面。

学生展示自己的地球结构模型,师生共同评价。

第五,扩大外延。

老师:关于地球内部结构还有很多谜团,很多信息科学家也是一种预测。老师希望你课后多收集一些地球内部的资料,和你交流,好吗?下课了!

小学科学活动计划2

活动目标

1.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初步了解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影响。

2.能够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愿意和其他组交流本组的分析结论。

活动流程:

1.教材首先用四张图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古代人类阶段、农业文明阶段(_明)、工业文明阶段(黑色文明)、现代文明阶段(电子文明),向学生展示了不同阶段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环境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绘制成动画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展示给学生。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应用所引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教学过程可分为四层:(1)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过程的信息;(2)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明白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3)分析和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4)调查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

2.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信息。只有在充分的事实基础上,学生才能分析各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才能确定科学进步是其他变化的基础。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产生了环境问题。这个基本的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基本认知过程,也是学生的基本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每一秒教学过程的目标和任务,启发学生开展自主的环境和保护活动,让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关于变化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其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分析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组织。在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信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信息,以个人思维整理记录单,分组总结。在开展个人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或课本插图向学生介绍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主要包括:

(1)科学发展的过程。火的使用-铁的发现-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和计算机的出现。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补充过多,只要学生能识别几个主要阶段。

(2)科学技术的进步。包括:部分内容。但是注意不要用材料:原始的天然材料——加工过的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合成材料。生产工具的使用: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机的使用——电器和电脑的使用。生产方式的变化:集体狩猎-个体化农业生产-工业化工厂化生产-电气化生产。

(3)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睡在风里吃不饱——解决了吃饭问题——工业产品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电子产品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现代化。

(4)环境污染现象:基本没有污染——开荒破坏植被(代)——工业烟尘污染空气(黑色时代)——各种污染现象同时出现。

教师在介绍上述材料时,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图片,并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可以理解上述现象,教学中不要求学生记忆不熟悉的术语。

个人思考和记录整理: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把上述内容整理成自己的概念体系,以便在记录表中进行排列。不要强求记录表中术语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只要学生能看懂就行。

如果你的语言很清晰,你应该给予肯定。

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的目的是让大家的记录完整,所以不要花很长时间去整理重复的发言。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清晰、准确地安排内容,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供分析讨论。讨论并分析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这里教书

在环境与保护课程中,建议教师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的分析思维活动完整连贯:①人的生产活动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跟生产工具有什么关系?跟人用的材料有什么关系?②生活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人的生产活动有什么关系?

③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讨论结束后,你可以在黑板上写下:科学进步-技术进步-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分析和理解生产技术的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一节教学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科技进步的过程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老师要尽量启发学生用之前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这个问题。在讨论中,希望同学们提出:空气污染:生产中的烟尘,车辆尾气。水污染:生产和生活废水(有毒有害)。土壤污染:杀虫剂和化肥的使用。环境破坏:植被丧失、水土流失、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淡水缺乏、能源短缺等。

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把过去接触到的环境问题归纳成几大问题,不再罗列具体事实。上面列举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前几册要接触,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所学课本的内容。

总结:学生通过前面教学环节的学习,对墓有了正确的认识。这里,

老师会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升华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体系。

学生要形成的概念体系是: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进步。

-给工厂带来环境问题。调查和发现你身边的环境问题。这个教学环节分为课内调查和课后调查。

两步。教师可以在班级调查时组织学生对教室环境、校园环境、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和调查。为后面的专题研究做一些准备。调查结束后,应组织学生及时整理记录,分析校园及周边环境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课内调查内容、过程和方法的确定和设计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为学生课后调查做出示范。因此,教学的设计应尽可能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做好示范,以指导学生的课后调查活动。

课后调查应提示学生:

(1)通过调查、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

(2)做好调查记录或资料卡。获取信息等。

(3)外出考察一定要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4)调查结束后,整理调查记录或资料,准备下节课前的报告。

小学科学活动计划3

首先,介绍一下

老师:我们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不会随着我们的意愿而停留。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记录我们经历过的时光?

揭示主题:寻找时间的痕迹

二、询问过程

1,一种可以记录自身成长过程的生物。

让学生介绍记录时间的东西。

(2)老师:刚才有同学说,树木年轮可以记录生命的长短。看这本书第40页的年轮,你能说出这棵树已经生长了多少年吗?

2.寻找时间的痕迹。

(1)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吗?

(2)小组在哪里讨论时间,利用学生自带物品向全班汇报。

(3)参观学校(或教室),记录时间在学校(或教室)留下的痕迹。

(4)沟通,谈谈自己的感受。

3.总结。

第三,黑板设计

小学科学活动计划4

教学目的:

1.通过相互交流了解一些野生动植物的特性及其栖息地。

2.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存和保护情况。

3.增强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物。

教学准备:红树林、丹顶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活动手册、图片或视频资料,以及当地野生动物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首先,介绍一下

老师:“你知道哪些野生动物或植物?”

“动物园里的老虎是野生动物吗?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较少受到人类干扰的生物被认为是野生生物。”

二、询问过程

1.介绍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1)了解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规定。

(2)交流和介绍你所知道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包括红树林、丹顶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红树林不是红色的森林,它是一种稀有的木本植物,生长在海陆交界处的沙滩上,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作为当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木本植物,扮演着沿海森林的脊梁角色。红树林是海洋生物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食物链的转化,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3)写出保护野生动物的理由。

(4)群体交流。

2.调查当地的野生动物。

讨论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以及我们在野生动物保护中应该做些什么。

3.总结。

小学科学活动计划5

教学目的:

1.明白一些动植物正在灭绝或者已经灭绝。

2.了解一些中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了解一种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状况,提出我们的保护建议。

4.认识爱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一些中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教学难点:我会写一篇关于一些珍稀动植物的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课前资料收集。

教学过程:

首先,介绍一下

谈:你知道地球上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吗?

把你学到的东西介绍给其他同学。(老师补充介绍:19世纪,朱鹮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等东亚地区。由于战争和环境破坏,人们认为朱鹮在20世纪60年代灭绝了。直到1981,7只朱鹮在陕西秦岭被重新发现。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在有248只朱鹮。)

二、询问过程

1.了解中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让学生说出书中图片中的珍稀动植物的名称,并谈论这些珍稀动植物。

(2)让学生介绍其他珍稀动植物,也介绍当地有特色的动植物。

(3)教师要做好相应的准备,进行必要的补充介绍。

2.写一份关于一些珍稀动植物的调查报告。

(1)自己选择题目,可以选择珍稀动植物,也可以选择当地有特色的动植物。

(2)交流调查活动计划。

(3)调查活动安排在课后。

3.总结。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经典实践科学活动相关文章;

1.小学科学活动计划2020最新计划

2.5份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摘要。

3.2017小学科技创新计划

4.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集锦

5.幼儿园科学活动计划最新儿童教育活动百科全书

6.2017科技实践活动计划

7.小学生科技之春的策划

8.小学科学教案

9.“变废为宝,从我做起”科学考察体验活动方案

10.小学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