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与播客

这是「阅读」系列之五

本文结构

在 《电子书阅读 App》 介绍的阅读器中, 掌阅 、 QQ 阅读 和 微信读书 都支持朗读功能,用户不方便 书的时候可以改为 。因为它们都是使用语音引擎将文字读出来(Text To Speech,TTS),所以 在看和听之间切换,进度不会被打乱

说到语音技术,就必须说到「科大讯飞」这家专攻语音技术的公司,他们推出的 讯飞输入法 以强大的语音识别能力闻名,而 讯飞语记 也通过实时语音听写、会议录音转写、拍照识别(OCR)等功能获得了大量用户。

「科大讯飞」也推出了一个专攻听书功能的 App,名叫——

TTS 是一种语音合成技术,只要是文本,它都能给你念,不用像听真人朗读那样依赖别人,但 弊端是语气做作,十分生硬 , 掌阅 、 QQ 阅读 和 微信读书 的朗读功能都是这样。而凭借自身的技术积累,用户普遍反映「科大讯飞」的 听书神器 听起来会舒服一些。

有些人怎么都适应不了 TTS,他们想找那种附带真人音频的电子书阅读器。 微信读书 也有真人音频,不过这些内容是书评,而不是原文朗读。如果要找一个附带真人原文朗读的电子书阅读器, 懒人听书 算是符合要求。

懒人听书 里的音频内容很多,但是书城中电子书的数量较少。虽然它主打“听读结合”,实际上二缺一的情况比较普遍。

懒人听书 的音频内容侧重于书,但也包括脱口秀、广播、曲艺戏曲等等,走的是大而全的方向。如果只想听原文朗读,喜欢“小而美”的服务,那么可以试试 十点读书 或 静雅思听 。

十点读书 里的内容分为三类:

静雅思听 里的音频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图书朗读,一类是短文朗读。

有些人没有耐心看原书,也没有耐心听原文。2017 年的时候,「42 章经」的曲凯发过一篇名为 《重新定义知识——七个投资人与姬十三的思考对话》 的记录,里面有投资人说到, 碎片化阅读时代,人们对知识密度的要求更高 。响应这种变化的 App 有 得到 、 有书 和 樊登读书 ——它们都是主打图书解读和音频课程。

得到 里也附带了电子书阅读器,但是原文朗读用的仍是 TTS。

网上有很多「书」以外的音频节目(当然,那些火起来的节目后来都出书),如果各个类别的音频内容都想听一听,可以安装综合型的播客 App。综合型的播客 App 有 喜马拉雅 FM 、 蜻蜓 FM 、 荔枝 FM 、 听伴(考拉 FM) 等,包括前面介绍的 懒人听书 。

说到播客,据说在美国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工业,有很多知名的、运营超过十年的播客品牌。中国的播客工业也发展得很快,有很多专业运营的团队,也有很多独立播客。

因为各种限制,有些商业播客只登录个别播客平台,而有些独立播客只在自己的网站上更新,所以即便是使用 喜马拉雅 FM 、 蜻蜓 FM 、 荔枝 FM 、 听伴 这些大而全的 App,播客的重度听众有时还是会遇到独家内容的困扰。

实际上, Podcast 也是使用 RSS Feed 服务 ,我们可以使用 Feedly 、 Inoreader 和 NewsBlur 来订阅它们(见 《聚合阅读》 )。

不过, Reeder 、 Unread 和 Fiery Feeds 这些 App 缺少专为播客而设的功能,用泛用型播客订阅 App 是更好的选择。iOS 自带的 播客 ,App Store 里的 Overcast 、 Castro 、 Pocket Casts 、 Agora 2 、 Moon FM 都是泛用型播客订阅 App。

我们在独立播客网站的页面上 点 RSS 链接,系统会启动播客订阅 App 让我们添加订阅

通过 https://getpodcast.xyz 网站提供的转化服务, 喜马拉雅 FM 、 蜻蜓 FM 、 荔枝 FM 、 听伴 ,还有微信公众号、 网易云音乐 里的播客节目都可以转为 RSS Feed ,再用上述播客订阅 App 收听(当然,你别想收费节目能这么干)。

在介绍 《另类电子书》 和听书、播客类的 App 时,我一直纠结一个问题:「『书』和『阅读』这两个词的边界在哪里?」后来我想起,理想国推出了一款名叫「年华」的葡萄酒,梁文道写了一篇文章,名叫 《“出版”一款酒》 ,于是我就觉得,我把听播客归入「阅读」,应该可以原谅。

《重新定义知识——七个投资人与姬十三的思考对话》 里说内容传播的两个要点,一个是密度,一个是传播路径。拧过水、提纯这样的说法,梁文道反对得挺激烈的,连续写了好几篇文章来抨击( 《一粒药丸与一颗橘子之一》 《一粒药丸与一颗橘子之二》 《干货该有多干?》 等)。但是在路径这个问题上,光看 《“出版”一款酒》 这名字就知道他有多支持了。实际上,理想国旗下的「 看理想 」,就是由梁文道策划的。

有些书火了被拍成电视剧或电影,有些视频、音频节目火了,制作者会选择出书。互联网的发展使传播路径有了更多选择,科技的发展使多媒体创作门槛不断降低,从而能多种形式结合,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题图来自 Unsplash ,感谢作者 Alireza Att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