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普到底是不是文字?
在1996年,那不勒斯贵族的业余历史学家克拉拉?米奇纳利引起了一场轰动。她宣布在她家的文件中找出了这样一件东西:一个清楚的西班牙文的奇普翻译稿,这个奇普记载了一首安第斯高原各国的印第安人普遍讲的凯楚阿语的歌曲,而这种语言今天还在使用。不过由于同一份文件中有关于西班牙征服者的赞美之词,很多学者怀疑这个翻译的权威性。所以米奇纳利不再允许世界各地的研究者自由查阅这些文件。不过,她还是允许一个澳大利亚的实验室用国内光谱分析仪来检验与文件在一起的奇普。检验的结果显示这个奇普可以追溯到11~13世纪。
根据研究米奇纳利的奇普的博洛尼亚大学的安第斯专家劳拉?劳仁奇齐?米那里的研究,这么早的时间可以由安第斯的传统,用“被祖先的力量所控制”的旧绳子来编织奇普进行解释。由于他们不能检验这些文件,大多数的研究者“技术性怀疑”这些奇普,并用一些不是那么有争议性的方法研究奇普。乌尔顿和数学家、同时也是资料库经理的卡丽?波兹纳正致力于将他们的奇普数据库开始运作,并最终放到网上。他们的数据库继承了阿什尔夫妇在康奈尔大学的所作的研究,将会允许研究者们在几乎所有幸存的奇普中找寻其中的规律。
与此同时,乌尔顿和其他的奇普研究者们正在寻找他们自己的罗塞塔石碑:一条已知的奇普的翻译稿。比如,一些来自秘鲁亚马孙河流域的西班牙文文件被认为是一个奇普的翻译稿,他们中的32份最近在这个地区被找到。不过这些文件和最近发现的奇普之间的联系还没有确定的对应,不过乌尔顿找到了一些有建设性的线索。他现在正在西班牙和秘鲁寻找更多的文件。如果乌尔顿或者其他学者可以找到对应,那么,我们就可能第一次听到印加人用他们自己的声音说话。”
此前,很多科学家认为古印加人的这种绳结只不过是一种复杂的“记忆存储器”,以帮助那些口头讲故事的人记住他们的故事。如果这仅仅是一种“记忆存储器”的话,那么这种绳结就很难发展成为古印加人的书面语言,因为这些绳结只能被那些制造它的人所了解,或者那些经过专门训练的、转述这些故事的人才能理解。近年来,通过考证,一些民族学家、考古学家提出了印加人存在文字的问题,认为在莫契卡陶器图画上画着的类似豆子状的符号,可能就是一种会意文字;有的认为,在一些流行艾马拉语和奇楚亚语的地区,有一些用事物形象表意的符号,就是印加人的象形文字;还有学者认为,一些在太阳神庙附近房屋中,带有金框的粗布板上的符号,便是印加人的神秘文字,是用来记述历史事件或传说的。
1980年5月,英国工程师威廉?伯恩斯?格林,发表了一篇题为《介绍印加人的秘密文字符号》的论文,提出秘密文字是美洲最早的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之一,并指出这种文字是由16个辅音和15个元音组成。但如上观点,均尚缺乏令人信服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