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我要我要,我就要!”该怎样为他确立初步的金钱观?
“我要我要,我就要!”
我们都知道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在不同场合,怎样平和又高效地对孩子说“不”,怎样在控制孩子购买欲的同时,又为他确立初步的金钱观呢?
下面是妈妈们经常遇到的一些苦恼,希望我们简短的对策,可以帮助你摆脱困境,保持立场,帮助孩子从容地面对“物欲”。
苦恼一:“我的孩子在电视广告上看到什么,就跟我要什么!”
“我通常会在做晚饭的时候安排孩子看电视,但是现在的少儿节目中间也穿插大量广告。于是,儿子看见什么广告,就跟我要什么,比我知道的还多……”
怎么办:
关掉电视!既然没有真正给孩子看的“纯少儿节目”,我们不如索性不看电视。如果你需要安安静静做晚饭的时间,可以给孩子安排看光盘,动画片、教育节目或者歌舞都可以。
苦恼二:“每次带孩子去超市购物,他都会央求我给他买样东西。”
“特别是排队结账的时候,收银台前的那些泡泡糖、棒棒糖、巧克力一个劲地跟孩子招手,而前面的队伍总是不见动窝。所以每次都抵不过孩子的纠缠……”
怎么办:
比较温和的办法就是事先和孩子说好此行的目的。告诉他只能给他买一样东西,并且让他自己决定是一杯果粒酸奶,还是一包海苔。
比较省事的办法是带孩子购物时,只购买家庭生活必需品。远离零食、玩具柜台,让他形成“超市只是给家里添置东西的地方”的认识。
苦恼三:“小朋友有什么,孩子就跟我要什么。”
“他会缠着我给他买和奇奇家一样的电动车,或者和牛牛家一样的光电手枪,如果有小朋友把家里的DVD带到幼儿园去,他就会纠缠我一个晚上,也要一张同样的动画片……”
怎么办:
对于这件事,你必须在第一次的时候就态度坚决。你可以告诉他:“不行,因为你已经有很多玩具了,它们足够你忙活一晚上的。”从孩子能够听懂你的话开始,你就有必要帮他建立“家里的钱应该花在哪儿、怎么花”的概念。
买东西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不是所有喜欢的东西都能买。你可以指着一件你非常喜欢的衣服告诉他,虽然你很喜欢这件衣服,但是你宁愿把钱留着去买更加需要或者更加值得的东西。
苦恼四:“我该怎么告诉孩子某件东西值多少钱?”
“我希望孩子能有一定的金钱意识,但是又不愿意在孩子面前过多地谈论钱。”
怎么办:
和孩子一起卖废品。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家里的旧报纸、空饮料瓶卖给收废品的人,换的钱和他一起存进小猪储蓄罐。
给孩子点零花钱,让他自由支配。外出的时候,允许他从里面拿出1元或者2元钱,由他自己来决定,拿这些钱买一支雪糕还是两张小贴纸。
通过这一“挣”一“花”的过程,帮助孩子确定初步的价格意识。
苦恼五:“我总是找不到拒绝孩子的有力说辞。”
“虽然我知道说‘不’对我、对孩子都很重要,但是面对他可爱的小脸和信任的眼神,我总是张不开口拒绝。”
怎么办:
认真倾听孩子的请求,耐心解释不能买的原因。你的理由一定要有说服力,而不是简单的“妈妈说不行,就是不行”的粗暴腔调。比如,当你拒绝给孩子买 游戏 机的时候,必须给他列举出 游戏 机的N多弊端。此外,你要持之以恒,如果你为了图一时耳根清静而朝令夕改,那么你的话在孩子那里就再也没有说服力了。
“爸爸妈妈有钱,喜欢就买!”父母最大的错误,是不告诉孩子生活的真相
有粉丝留言说孩子刚读小学,好像已经变成白眼狼。
比如,衣服鞋子,一律要求名牌,不给买就觉得大人抠,说几千块而已,至于吗?
这位妈妈认为让孩子在爱里长大,就是尽力满足他的所有要求,给孩子营造一种生活非常轻松的感觉。
但发现孩子越来越不知道感恩,让这位妈妈有点害怕。
其实,一开始,就要用真实的生活,正确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否则,养出白眼狼,指日可待。不是孩子不理解你,实在是他们跟你没活在一个世界。
孩子的性格形成,是不可逆的,幼年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存习惯,长大之后,他们就会拥有非常痛苦的一生。
1、学会自我控制
学会自我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对自身有掌控力,让孩子明白,暂时的控制住自己,能得到更大的好处,这也叫”延时满足能力“的训练。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对此提出了一个很实用的方法——零食训练。
你可以买些孩子喜欢吃的东西,比如巧克力,薯片等。三天给孩子吃一次,这样持续一个月左右,等孩子养成了习惯,你就可以对孩子说,这次妈妈给你的零食,如果你能忍住不吃,三天后,妈妈就给你三倍的巧克力。但是,如果你没忍住吃掉了,那三天后的零食就没有了。
言出必行,父母要严格执行训练结果。
这可以让孩子非常直观的了解到,原来控制住自己,可以得到更大的好处。
这样的孩子,才有耐性,等孩子大一点,面对学业压力,你对他讲,现在的忍耐,会换来以后轻松一点的生活,孩子才知道你在说什么,因为他对这个是认同的,也是习惯的。
相对比,没有耐性的孩子,别说长时间忍耐学习的枯燥,就是坐四十分钟,他们也做不到,因为临时的满足,总是更有诱惑力。
2、同理心教育,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人!
同理心这是一个人拥有良好品德的最基本保证。一个没有同理心的人,不会孝顺,不会友爱,也不会帮助他人。
有的家长,一点苦都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恨不能全部帮孩子代劳,一切以孩子为优先。这样的教育方法,最容易养出自私的孩子。
因为他们从小开始,就是只对学习负责,他们眼中没有过别人,自然也没有同理心。
避免孩子自私,李玫瑾教授说,可以用吃饭这件小事而去训练。在饭桌上,要有个规矩,大人没有吃饭时,孩子再饿,也不能让他自己先吃。家里老人不舍得孩子饿着,经常让孩子先吃。这样是不妥的。让孩子体味体味饥饿这种最基本的痛苦,能让孩子有同理心,只有他知道饿是难受的,他才能对饥饿的人,有同情心。
一个小小的吃饭训练,能在给孩子灌输规则意识的同时,让他更加的有人情味,这样长大的孩子,不容易成为心中只有自己的自私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