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秦帝国》说庞涓帅,六国要攻打秦国,秦国正史上是怎么回事?

魏国当时国力最强,以公孙措为丞相,庞涓称霸诸侯国数十年。魏和秦是敌人,两国多次交战。但秦国国力衰弱,军队老化,军备不足。敢死的是秦人,秦献公被魏军杀了,秦孝公即位后,决定视情况分而治之,以此换取短暂的喘息之机,并韬光养晦,向各国求贤若渴。最后,魏阳被任命为左书(即商鞅)的领袖,国力增强。而王维急功近利,想出兵侵略他国。此时魏相孙措已死,公孙子以他为荣,目光短浅,劝王维先灭赵后灭汉(赵、魏、汉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秦国就不怕了。王维不听庞涓的苦口婆心的劝告(庞涓主张攻秦),命大将庞涓率军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出兵相救,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孙膑料定大梁必空,于是兵分三路,佯装以少量救赵,田忌猛攻大梁,孙膑领兵至桂林(邯郸归大梁的必经之地),大梁战事吃紧,王维让庞涓回国救援,一路狂奔,兵荒马乱。于桂林被军截击而败,庞涓随后自杀。

说起庞涓,很多人马上想到孙庞的斗智斗勇。在这个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中,庞涓嫉妒贤惠有才,无情地击退并杀死了自己的同胞兄弟孙膑,但最终还是被孙膑击败,死在了箭矢之下。由于故事夸大了复仇情结,庞涓通常被视为嫉妒心强、心胸狭窄甚至无能的代表。

其实庞涓虽然做了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但是在那个时代和孙膑一样优秀。他是战国中期诸侯国中最有名的武士,无人能与之抗衡。在魏称霸中原的过程中,庞涓几乎所向披靡,是最杰出、贡献最大的将领。随着他的声名远扬,魏的霸权一步步走到了顶峰;在他的鲜血染红战场后,魏的霸权逐渐衰落。他的命运直接影响和改变了魏的命运。

第一,初出茅庐,炫耀荣耀

继位之初,魏在军事上遭受挫折。魏惠王决心重新集结士兵,培养一支能打硬仗的精兵。他特别重视选官,亲自选拔庞涓、公子昂、龙嘉等年轻将领,加上老将叔伯、太子沈,使魏军拥有了一批优秀的勇士。

庞涓是魏惠王最崇拜的勇敢的将军。他出身平民,早年在世俗大师鬼谷子的指导下学习兵法。后来,我听说要广纳贤才,就去找魏,受到了重用。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他训练的士兵是魏国最精锐的部队。魏惠王认为,即使与魏国最好的将军吴起相比,他也不逊色。

对于庞涓的军事才能,老将措叔一直不服气,总是想压倒小伙子。在八年(公元前362年),魏国遭到了赵和南朝鲜的联合攻击。秦国打算夺回被魏国占领多年的西河故地,也趁机进攻魏国。击败赵、韩联军后,龚叔措乘军队士气高涨之机,与交战,试图以连胜之势压倒庞涓,结果大败被俘。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战场上,庞涓击败了赵国,与赵国的首都邯郸旗鼓相当。由于措叔的战败,魏国西部战场形势危急。下令暂停对赵的进攻,并将最精锐的庞涓军调往河西与秦军作战

庞涓的老家在河西,对那里的地形非常熟悉。他使用从西方转移东方和攻击它的策略,并且建立一座浮桥诱使秦军在错误的方向集结。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令部分魏军佯装经浮桥渡河,自己却率领精锐部队悄悄北上,从防守薄弱的秦军渡过黄河,直奔秦都黎阳。尽管秦军竭力拒绝,但黄河的天然屏障已经被打破。庞涓在家乡人民的支持下,一路势如破竹,突破奥克,夺回河西。秦国被迫迁都,魏国威望大增。

第二,冷静应战,力挽狂澜。

秦国遭受重创后,魏惠王迁都大梁,筑城筑水网,不断扩张,顿时加剧了中原各国的竞争。各国加强联系,共同抗魏,外交活动频繁,统一战线、连横运动此起彼伏。

当时,魏国最顽固的敌人是北边的邻居赵。魏惠王迁都大良后迅速扩张,控制了整个中原地区。差点被驱逐出中原的赵不愿善罢甘休,与秦、齐联手攻魏。

赵、秦、齐都是当时的大国。他们认为,有了三国的联合力量,魏将被打败从北,西,东。

公元前354年,赵率先出兵攻打越国。魏与庞涓结盟,遂遣庞涓前往救援。在前往庞涓的途中,赵被缠住,无奈率领魏军主力向赵国首都邯郸进发。赵连忙集结兵力从后面进攻。庞涓早已做好了伏击和歼灭这支赵军的准备。随后,敌军到达邯郸城下,开始攻城。

与此同时,秦郭冰兵分两路攻打魏国,在交城(今魏国西北)激战后,占领了魏国南部关羽以南地区。齐国还派当时齐国最优秀的将领田忌攻打魏国,迫使原本隶属于魏国的宋、魏、鲁反叛魏国,投降齐国。眼看魏国形势危急,一直犹豫观望的楚国想浑水摸鱼,出兵攻打魏国东南重镇项陵(今河南淮阳),占领了魏国大片土地。

面对这种极为不利的局面,庞涓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攻下邯郸,平定赵,魏国才能彻底扭转战局。他迅速清除了赵军在邯郸城外的据点,并对邯郸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邯郸危在旦夕,赵向齐国求援。齐国派出全部主力攻打魏国。为了解除庞涓的担忧,命令太子沈在半路上阻截,以吸引田忌进攻。双方激战,太子沈大败。田忌大军来到城下,却无力攻城,一时陷入两难。战术用尽后,他不得不忍痛领兵撤离。

这年年底,北方战场终于传来振奋魏的好消息。勇敢的庞涓攻破邯郸城,赵投降。

整个战局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庞涓强迫赵王命令赵国的军队撤出战场。魏军向秦军发起反攻,收复失地。见势不妙,楚国立即停止军事行动,与讲和。最后田忌率领的军队被魏打败,齐国不得不割地求和。

此后,赵、秦、齐、楚等国都接受了苛刻的条件,向魏国要求结盟。魏的霸权正处于巅峰。

三、桂林之战,主角是谁?

流传着一种“围魏救赵”的说法,其中提到庞涓率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时,赵国向齐国求援。齐王任命孙膑为军师,率军去救赵。孙膑趁魏国内部空虚,率军进入魏国首都。庞涓退出救援,魏军疲惫不堪,来到桂陵,遇到早已埋伏的齐军。齐军,越来越早,打败了魏军。

但是,这种说法的历史依据并不充分。竹简《春秋》、《战国策》和《孙膑兵法》中的记载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史记》中没有关于庞涓参加桂陵之战的相关记载。

据史书记载,庞涓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时,齐国派大将田忌去救赵。为了解除庞涓的担忧,命令大将沈率军前去解决。双方一接触,太子沈领兵撤退,田忌指挥大军追赶。魏军退守平岭(今兰考县南)。申太子见自己引来了田忌,便停止了撤退,等着齐军进攻。

平陵城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很坚固,护城河很宽,还有非常擅长打仗的魏军驻守。齐军的两支先头部队到达平陵后,立即发起进攻。太子沈,依仗坚城深潭,率军顽强抵抗。两齐军连续多日进攻,死伤惨重,逐渐呈现疲惫状态。这时,太子沈突然出城,势不可挡,两个齐军被杀得落荒而逃。

与此同时,田忌率领的齐军正在与一支来自安邑的魏援军作战,会战地点在桂陵(今河南长垣)。

齐的两支先头部队战败后,迅速向田忌的军队靠拢。此时,田忌已经击溃了来自安邑的魏援军,转而与追击的太子沈展开激战。由于齐军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太子沈战败,南下湘陵与楚军作战。田忌刚刚转身进攻大梁。

据《史记》记载,桂陵之战打响时,田忌率领的齐军还没有到达大梁,庞涓还没有撤出邯郸救援。桂陵大败的是魏从安邑来的援军,但领兵的将领身份记录不详。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其实桂陵之战之所以成为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场战役,并不是因为它精彩、重要,而是因为它被人们解读,涉及到庞涓和孙膑的世仇。

第四,嫉妒贤才,杀学长。

孙膑,齐人,师从庞涓。在他们同学期间,两人走得很近,成了兄弟。庞涓当了魏国的将军后,把他的弟弟孙膑推荐到,并派人邀请他去魏国开创大业。

然而,孙膑来到魏国后不久,庞涓发现他的才能远远超过自己,很可能取代他的位置。强烈的嫉妒和焦虑使他绝望,于是制造冤狱,命人举报孙膑与齐通奸。

孙膑被捕入狱。庞涓虚情假意地恳求魏惠王免除孙膑的死刑,但仍然施以重刑,在他的脸上纹身,并挖出他的两个膝盖骨。庞涓没有杀孙膑,因为他想让孙膑写《孙子兵法》。孙膑对庞涓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尽,日日夜夜为他记取并撰写《孙子兵法》。就在写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了我被陷害的真相。

之后又装疯卖傻,又笑又哭,有时甚至吃屎掩人耳目,终于让庞涓放松了照顾。这时,一个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偷偷把孙膑藏在车里,带回了齐国。

孙膑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赏识,又因帮助田忌赛马而受到齐威王的器重。不久,他被任命为齐国军师,跟随田忌征战魏国,开始与庞涓争夺智慧。

根据广为流传的说法,孙膑首先在杜威率先解决了邯郸之围,并在桂陵之战中击败了庞涓。10多年后,庞涓被减灶引诱独自深入,马陵之战庞涓被乱箭射死。

但《史记》并没有记载庞涓参加桂陵之战,而是详细记载了13之后的马岭之战,庞涓自杀,太子沈被俘。

五、马岭之战,名将陨落。

据《史记》记载,虽然魏国在桂陵之战中战败,但庞涓攻占邯郸,很快扭转了战局,挫败了其他国家对魏国的“围剿”。此后十年间,魏称霸中原,迫使各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领土交换和边境调整,成为各国之王。

后来,南朝鲜和赵受不了的一再要求,拒绝了魏国交换土地的要求。魏惠王怒不可遏。先派太子攻赵,后庞涓攻韩。从此战争再次爆发,齐秦赵韩等国再次结成反魏联盟,中原的和平局面很快被打破。

公元前342年,魏惠王命令庞涓进攻南朝鲜。韩国五战失利,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天姬攻打太子沈,双方在魏国境内激战。不久,庞涓平定韩国,与太子沈联手对抗前田忌。但此后,魏军一直在太子沈的统一指挥下。

庞涓自上任以来一直由魏惠王直接指挥。虽然也和太子沈并肩作战,但都是各自军队的首领,彼此之间从来没有隶属关系。此时,庞涓已经被各国公认为一战指挥官。他认为打仗不是什么面子工程,让太子沈当教练很危险。

魏惠王的安排也有他的理由。他五十二岁登基,此时已八十岁。沈太子也接近六十岁了,是名副其实的老太子。为了帮助太子神树立权威,魏惠王将庞涓置于太子神之下,置于太子神的领导之下,意图在军事上为太子神争光,其政治意图超出了军事斗争的实际需要。

战斗打响后,齐军一战失利,如潮水般退守马岭(今河南范县)。天渐渐黑了,地形变得复杂起来。庞涓怕齐军有埋伏,再三建议停止追击。太子沈认为这是一举歼灭齐军主力的好机会,训斥了庞涓,下令继续追击。

庞涓没办法,只好跟着太子沈进了马岭路。事先埋伏在这里的齐军迅速收网,654.38+万魏军无路可破,几乎全军覆没。庞涓见大势已去,拔剑自尽。太子沈自杀未遂,被齐军俘虏。

据说庞涓死后,被孙膑砍下头颅带回齐国,无头尸葬在通许县城东三里岗村。

《竹书纪年》、《史记》、《战国策》、《孙膑兵法》等对桂陵、马陵两次战役的记载存在诸多矛盾。有的说庞涓是在桂陵之战中被俘的,有的没有提到庞涓指挥或参与了桂陵之战。有的说庞涓是在马岭战役中被俘的,有的说是阵亡的,有的说是自杀的,有的甚至对是否参加马岭战役只字不提。

不管怎么说,魏军战神庞涓的死,对魏国来说是不可挽回的损失。由于马陵岛惨败,魏王沈被俘后自杀,魏国最精锐的两支部队被齐军消灭,军事实力大大削弱。从此他们由盛转衰,独霸天下的威风一去不复返。

庞涓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在他紧张忙碌的生活中,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时诸侯国赫赫有名,无人能与他相比。他是一代名将,骁勇善战。然而,他的死似乎很少得到人们的同情和遗憾。他因为嫉妒杀了自己的同胞兄弟,把自己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很多人认为他和孙膑之间有复仇之战,他的死是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