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炫富告诉我们什么?
11月12日《新快报》报道,近日,一篇名为“网络惊现90后炫富女,钞票满天飞”的帖子在各大网站流传。帖子中,一名女孩手捧大把钞票在网上炫耀:“你银行卡上的钱还没我手上的多吧?你们慢慢奋斗吧……”
“90后炫富女”手捧大把钞票的镜头,和她对穷人不加掩饰的鄙视,刺痛了很多人。更有网友开始担忧起“90后”的未来了——正值豆蔻年华的孩子们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笔者认为,这些网友对“90后炫富女”的批评,虽然并非没有道理,但确实有点过虑了。笔者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孩子气的游戏罢了。或许,网友们的反应越激烈,就越是中了这个女孩子的圈套。
不过,虽然炫耀是一种无伤大雅的势利心理,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名女孩为什么单单选择了用钞票来炫耀,而不是展示自己的才艺,炫耀自己的奖状,或者炫耀父母的地位和荣誉?显然,在她的心目中,所有这些都没有钱更重要,钱才是一切价值中的核心价值,因此也才是唯一值得炫耀的东西。
如果这名“90后炫富女”信奉这样的价值观,我们不必过多地责备,毕竟她还只是一个孩子。我们反思的目光应该转向成人的世界——某些“90后”价值观的一元化,表现为只认金钱,其实正是成人世界金钱价值观的逻辑结果。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些人的眼里,钱成为唯一的价值符号,其他所有的价值必须折合成钱才能得以衡量。它造成的种种社会弊端有目***睹,比如,在一些地方,权钱交易盛行,少数人急切地希望把权力变为金钱;在商界,假冒伪劣盛行;在学界,学衔、职称、论文都有可能被明码标价,等等。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一个少不更事的女孩,炫耀自己那几沓钞票,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
一个和谐的、稳定的、有活力的社会,应该树立多元的健康的价值观:从政,应该把执政为民作为最高价值;从商,应该把产业报国作为最高价值;从教,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最高价值;从医,应该把救死扶伤作为最高价值……只有这样,社会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人与人之间才能够从相互服务中获益,而不是从相互损害中“获益”。
市场经济是不会自动孕育出这些健康的价值观的,它可能导致价值观向金钱趋近的一元化,健康的多元的价值观,必须靠政府和公众自觉地建立和维护。一个理想的状态也许是,市场为社会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但金钱本身,决不能成为最高价值,在金钱之上,还应该有更值得人们珍视的东西:比如信用、人格、友谊、亲情,等等。
“90后弦富女”给我们敲响了什么警钟?
近几日,一组题为“90后炫富女”的照片在各大网站疯传,其中还附带了炫富女的一段话:
不管你们怎么说?怎么想?以及怎么骂!
20年后你们就会明白的!
请问你们!
现在还在天天上班等着每个月发那点工资养家所谓的白领们?
你有资格吗?
你银行卡上的钱允许还没我手上的多吧?
看后,我思索良久,当我们还在为社会上出现的“烧钱男”、“雅阁女”和“易烨卿”等“炫富”、“飚富”,鄙视穷人现象争论时;当我们还在把“80后“看作是问题成堆的一代,并苦于找不到解决他们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贪图眼前利益的良策时,90后的问题接踵而至,怎不令人发愁!这也使我联想到不久前看到的一个报道,一个17岁的女生仿佛看破一切,给70多个商户发消息,招募有钱人一月两万元钱包养她。之所以这样做,只因为她缺钱,只因为不相信情感,只因为她没有信仰……
目前,不排除“90后炫富女”这一事件有网上炒作的嫌疑。但假若不是炒作,是活生生的事实的话,我们就不得不认真思考――作为祖国的未来,作为90后这些正在成长的“小树”,作为正值豆蔻年华的孩子们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这种让人堪忧的事情为何会发生他们身上呢,它又给我们敲响了哪些警钟呢?
一是要尽量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弥补情感缺失。无庸置疑,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90后们大都生活在现实和虚拟的两个世界,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比我们成年人要多的多,也要复杂的多,无论是情感的内涵还是对情感的认识肯定也随之升级。他们的内心情感世界的多变性、可塑性和丰富性、复杂性,决定了他们已不再是我们年轻时的那种正常的、单纯的生理涌动。在90后的内心世界里感情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熟知作为90后这一代人的行事方式以及内心世界?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们要多主动与他们交流,多观察他们的变化,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家庭中多给他们一些话语权,进而了解他们,走进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学会珍爱自己,懂得感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