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是怎么打仗的
春秋时代,还是相对较为礼制,周礼还是有人遵守,周天子还是有人尊敬。人们行事也要依礼,战争也不能例外。逗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地。所以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之一,马乎不得。春秋时期,战争主要是车战。参战的人员,叫逗战士地,称了逗士地就是说他们不是平头老百姓,不是奴隶。他们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贵族,虽然是最低一级。也会有一些供后勤的不参战人员,由奴隶和征夫充当,但是持兵挂甲,登车作战是不可能的。一是他们没经过训练不会,二是没资格。这些下层战士要参加车战,一车标配三人,持弓弩一人,驾车一人,持戈一个。一车四马或二马。三人作战要配合,要协调好,没有长期训练是不行的。另外再考虑战车的造价,马匹的饲养,军队规模就会受到限制,太多的军队养不起,太久的战斗支撑不了。
战前,要先宣战,师出要有名才不会被人说吃饱了撑的。一般会把周天子搬出来,或者把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搬出来,反正在我打你不是我想打你,是因为你不对了我才打你就对了。过去宣战的使者,也不用怕啥,吃好喝好,讲讲《诗》,道个谢走人就行。人回头再派个人回去说,听说上邦大国要打鄙邑,那就来吧。平时边关是没有守备的,说了打这才派人过去。打的地方一般约在开阔的边境上,边境叫疆,战斗地点叫场,合称"疆场"。打起来了,两边车队排开,按礼是当时人数也约好了,你不能多打少欺付人。但实际就呵呵了,能出多少就出多少吧。你出二千报一千也没以数你人头是不是多了。打之前,两军对阵,逗不鼓不成列地,就说你先来了就吃个烧烤等着,人家后来的得吃处饭,排个阵啥的没排好你不能动手。这准备齐了,再出个人讲一遍你咋 咋不行,比如逗尔贡苞茅不入,王祭无以缩酒地。大哥你逗呢,这是说周王想祭祀,过去因为酿酒方法问题,会有杂质和浓度不够问题题,楚子当时一个贡物就是苞茅。偿可以类比作现在的酒起子。这是管仲对楚说的,虽然没打起来,但那个时候也就尿性。要么就说,你爷爷在什么什么时候说过我爷爷坏话,我今天来打你了。也不排除真有值得一战的事。毕竟当时人把礼看得比命大,你国君上位不合法,我就能打你。诸侯之间多有亲戚婚姻关系,本来是我齐国大外甥继王位的,你让个宋国的外甥当了,我就要打你。
现在再回来打仗的事。打之前要致师,就是一边出一辆车来先打一架,《逸周书·克殷》:逗 周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 ,帝辛从。 武王使尚父与伯夫致师。可以理解为,逗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上前与我一战地。不打是不行的,不打掉面。打不赢没关系,厚着脸皮投降了人家不杀你。然后正式打起来,击鼓,两边车阵对冲,远了弓弩射,近了戈攻,短兵接。冲一遍会损失一部分战斗力量,如果还能打,排好再来冲一次。冲几次就有受不住的一方了。然后就是跑路,你跑的话,按规矩追你五十步,我就不追了,所以有五十步笑百步。跑五十步就安全了还跑那么多做什么。这种作战方式一是人员不能太多,十几二十万的人在春秋时期根本不可能,多了供养不起,也没那么多战士。再就打不久,车坏了就打不了了,那时候一个国也就千乘,万乘是战国时候大兼并之后的事。而且春秋制造业远没战国发达。战事,战役一般一天,多的两三天就打完了,长勺,城濮,这种有名的大战也就几天打完。
打仗的话,受伤倒地不会再受伤害。叫君子不重伤。毕竟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也没什么仇恨,没准还是远房亲戚。太老了或者太年轻的,也不会被抓了去当奴隶。春秋时期奴隶还是很普遍,战俘是奴隶一大来源。这叫不禽二毛,二毛一个是白毛一个是黄毛。白毛老者,黄毛小儿。
打仗的目的是为了达成政治意图,让人屈服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一开始不会说是为了人口和土地。在周天子权威进一步下降才会说是要土地要城池,攻城掠地。这是战国和春秋时期战争的一个不同点。
在楚国,和吴越之地,因为和南蛮的作战,加上地形的不便,所以战车的使用没有,步兵为主,这就为步兵的出现埋下了伏笔。在国与国之间,有时候要去山地打戎狄,也会有一部分步兵出现。北地,面对游牧民族,骑兵也有所使用,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已经骑兵成熟了。
楚王千乘就敢问鼎中原,吴越用三千犀甲步兵就可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