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康庄工程方面的调查报告 谁有发一个
“乡村康庄工程”调查报告 [原]
浙江这些年经济发展很快,但仍不平衡。如全省还有20多个经济欠发达县,这些地区的人均年收入都在3000元以下;从出行条件上看,浙江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仍然存在。目前全省仍有1083个行政村没有通路,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于是2003年,浙江省决定实施“乡村康庄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14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50000公里,让全省3502.6万农民走上柏油路和水泥路。
补助标准
1.通乡公路省补助标准
通乡公路新(改)建路基每公里补助25万元、路面铺装每公里补助18万元。
2.通村公路省补助标准
(1)8个脱贫县的通村公路路基改造和路面铺装每公里各补助12万元;
(2)17个经济欠发达县、5个海岛县、3个革命老区县***25个县(市、区)的通村公路路基改造和路面铺装每公里各补助10万元;
(3)其它县(市、区)通村公路路基改造和路面铺装合计每公里补助16万元;路基和路面单项改造的,每公里补助8万元。(国债资金项目按国家计委的补助标准执行)。
当某一项目的实际建安费少于该项目的总补助资金时,按实际情况给予补助;路面铺装为次高级路面的,其路面补助标准适当降低,中级及以下路面不予补助。
3、通乡公路指县(市)级政府所在地或就近的行政等级公路通往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公路;通村公路指乡(镇)政府所在地或就近的行政等级公路通往行政村的公路。联乡、联村的联网公路不属乡村康庄工程补助范围。
“乡村康庄工程”制订了5年修50000公里农村公路的目标。 到2007年,全省等级公路(准四级及以上)通村率达到90 %以上,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80 % 以上。其中,嘉兴、湖州、宁波、舟山等市全面实现通村公路等级化和路面硬化;杭州、绍兴、台州、金华等市通村公路等级率达到95 % 以上,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85 % 以上;衢州、温州、丽水等市通村公路等级率达到85 % 以上,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50 % 以上。届时,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全省3.8万个行政村将有3.5万个通上等级路。140亿元投入后,直接受益的农民是1500万人,人均1000元左右;间接受益是3000万人,人均500元以上。可见,这笔投入给农民带来的变化是多么巨大!
乡村康庄工程是民心工程,工程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能否按计划完成是百姓最关心的。现在已经是公元2006年,这个工程再过一年也就到期了,那工程到底进行的怎么样了呢?到现在为止,有多少百姓开始享受这工程的实惠了呢?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
我通过网上查找资料和亲身调查部分地区,得出以下一些结论和观点。以绍兴市新昌县的农村道路建设为例:新昌有777个行政村,2005年总投资7971万元,新昌县总***施工建设的道路工程有101个,其中新建的有29个,改建的有72个,提高通村率10.30%,达道等级道路通村率86.49%。看见了可喜成绩的同时,从中也看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新建道路的数目明显少于改建道路的。难道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全县的农村都已经通路了?非也!现实是百强县里还有很多贫困村一直没有通路。那为何会造成这种现象呢?首先,宏观客观原因是全县本已通路的村子多于未通的,这样通路改建的基数就大了,这样就多于新建的了。其次,也存在微观主客观原因,有这么一句话:农村要发展,就要先通路!很多农村很早就通了公路,虽然可能是沙石路,但毕竟交通方便了,于是这些通了路的村子利用交通方便经济快速发展,随之村民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不断进步,也即思维就活跃了起来;而一直没有通路的农村,由于交通的不便,使得村子一直未能向前发展,甚至有的村子还开始老化,从一定程度上也约束了这些村村民的文化程度和思考问题的角度相对滞后。当康庄工程启动后,前者和后者的区别就显露出来了:①前者信息来源渠道比较多,很早就可以了解政府的政策,而后者信息来源狭窄,很多未通路的农村,同时也未能通有线电视,从而一个政策出来后,后者往往不能及时了解。从而就间接影响了改建多于新建的现象。②前者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因此村民的文化程度会较后者高,这也影响到了一个村的村干部的办事能力。当优惠政策出来后,前者的村民和干部会采取各种手法,比如请客吃饭、拉关系等等,而正因为这些手段,他们的要求往往都会被上面照顾到;而后者的村民和干部在都到信息后,往往会表现的“无所谓”,更确切的说是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再次,政策偏向有一定的误导性。乡村康庄工程的补助标准是从地理上和工程大小上来区分,欠发达县的补助多于发达县的补助,工程大的补助多于工程小的补助。而事实是,在发达县还存在一些非常贫困的农村急需得到政府的补贴;工程量虽小的农村比工程量大的农村更需要政府的补贴;道路的新建比道路的硬化更需要钱。然而政策恰恰相反,从而使得改建的比新建的多。
二.工程完成的时间长短存在不平衡性。差不多的工程量,有的村子一年就可以完成工程,而有的却要过好几年。造成这主要的原因还是资金的问题,即使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没有资金照样修不成公路。就当我们邻村来说,早在好几年前就测量了公路,还进行了开工奠基仪式,但碍于没有资金,迟迟没有动工。就这样过来好多年,经过村里领导的东奔西跑的凑钱,就在去年把钱凑够了,动工后,经过一年时间,在今年的9月份就要完成通路了。而我们村也在今年7月份进行了测量,至于到底何时才能通路,谁也说不清,一切都决定于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按照标准,路基改造每公里的补贴是8万元,我们村的公路测量出是2.6公里,因此可以从政府获得拨款20.8万元,加上我们村经济收入和村民募捐,大概有30万,对于上百万的工程,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村民都说,按这样的情况,我们村的这条路要过很多年才能完成,现在的下策是,凑到一点资金就修一段路,直到通路为止。然而,像我们这样的小村,自从建村以来,村子里没出过什么企业家和政府人员,所以没有企业家愿意的资助,也没能通过政府关系向政府申请更多的资金。所以我们村通车路漫漫兮,长远兮。这样的情况并不仅存在我们一个村,我们村只是所有贫困村的一个典型代表。此外,乡村康庄工程给予路基铺装硬化的标准也是每公里8万元。这样就存在了这样一个问题:申请道路硬化的村子往往自己有能力给公路硬化,但这些村往往也更乐意做这工程,因为这工程完成给村民带来实惠的同时,还给某些人带来了私人的利润。而同时,新建公路的村子却资金短缺。试问,如果你有一百元钱要给面前向你要钱的两位中的其中一位,一位是好多天没吃饭,饿的正慌,需要饱餐一顿,另一位是想要你的钱去改善下自己最近的伙食,因为这位好久没有吃荤。如果是你,你该把这钱给哪位?当然,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答案是很明确的,就是要把这钱给那饿了很多餐的人。换一个角度思考,道路硬化和道路新建很像上面这个问题,道路新建的村子就像饿了很多餐的那位,而道路硬化的村子就像需要改善伙食的那位,而企业家和政府就像那位要给两位钱的那个人。所以乡村康庄工程在制定补贴标准的时候需要有目的性的倾向于更需要资金的工程,这也是乡村康庄工程的不足之处。
乡村康庄工程是民心工程,虽然已经给农民和农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资金是有限的,而农民需要政府的帮助是无限的。因此,这些资金就得用在刀刃上,应该把这些资金优先拨给那些最需要的农民工程,给农民带去更大的实惠。
农村的婚姻 [原]
早些年,与村子通婚的基本都是本地人,但大概从十年前开始,其他村的生活开始好起来,人们观点改变了,不再愿意把女儿嫁到象我们村那样不通马路的贫困农村。由于农村的男人与外面接触较少,认识本地的姑娘不多,通过恋爱关系谈婚论嫁的就是更不怎么可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从那时开始,村里到了年龄该谈婚论嫁的男人只有把对象范围扩到了远方生活条件比我们这更艰苦的西部农村――云南、贵州。第一批去的人带着妻子回来了,开始了新的生活,一段时间下来,日子都过的不错。有了第一批,后来就有第二批、第三批……
再后来就有原来的人自己回家乡,带那边的女人来这边,然后介绍给本地未婚男子,并很快结婚。(说的不好听,很多是相当于卖,一个女的嫁给一个男子,只要给女方几千元,就一切搞定。但由于是两情相愿,所以不属于拐卖妇女)。很多年过去了,村子的面貌没有边,但单身汉的问题都解决了,现在村子里大大小小最近几年里出生的孩子,除了2个孩子是本地人结合的结晶,其他十多个孩子的母亲都是西部来的。没有爱情的婚姻往往是不牢固的,而一旦婚姻破裂,受伤害的往往是那可怜而懂事的孩子。这几年,村子里连续2个妇女在生下孩子后,外出打工没多久,就扔下丈夫和孩子,跟着别的男人跑了。就这样,本来好好的家庭,一下子就变的不完整。听说这两个妇女跟别人走的原因就是嫌家里条件不好,嫌村子太穷,没通马路。的确啊,我们好多人在找对象时,当别人问到:你们村通公路了吗?我们村的人只能底气不足的如实回答。如果不诚实点回答就是:“我们村在马路上。”的确啊,马路就在山脚下,只是没通到村前而已。但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理直气壮的回答:“水泥路都已经到村口了!”
爬过很多的山,去过很多的景点,但我们村子的风光最让我亲切,不仅仅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更因为村子真的是很美。从小走着山路去上学,迎着朝霞,踏着露水,伴着鸟的喧哗声;当下完雨后,满山都是云雾,就如仙境一般。那时就感觉自己很幸运,生长在这么美丽的地方。虽然很美,虽然有酒香不怕窑子深,但由于交通问题,这里的游客只有我们村民自己。真的很希望,有那么一天,这里多了很多陌生的面孔,他们都是慕名这里很美丽,都来这里旅游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