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派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

1.?体验系统环境

终端:PC &;应用程序结束

手机APP体验环境及版本号:华为mate7 Android 6.0/软件版本v7.3.0

2.?出生背景

百度学堂(又称学堂或π)是百度旗下的优质话题讨论社区。它倡导知识性、真实性、互动性和趣味性,鼓励用户在这里分享知识、寻找答案、独立思考、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2.1 ?时间背景

克莱·舍基(Clay shirky)在他的《认知盈余》(cognitive surplus)一书中对“认知盈余”的定义是:受过教育、能够自由支配时间的人,拥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和强烈的分享欲望,他们的时间汇集在一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知识分享更加便捷,认知盈余的力量被充分放大。我们进入了一个认知过剩的红利时代,百度学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正式诞生的,是知识经济和内容时代的产物。

2.2 ?产品背景

百度知道是一个基于搜索的交互式知识分享平台。上线至今11年。在过去的11年里,百度知道解决了超过4亿个问题,积累了大量忠实用户。百度派(也叫pie或π)是由百度知道衍生出来的高质量话题讨论社区,倡导知识性、真实性、互动性、趣味性,鼓励用户在此分享知识。与百度不同的是,百度学堂是一个更专业、更有品质、更详细、更深入的话题讨论社区,充分融入了社交元素。

3.?简化产品

3.1用户-场景-需求

3.2产品架构

3.3业务逻辑

3.3.1从内容主线,

关键数据是发布的问题和专业的问题回答。问题由信息获取者(提问者)发布,平台分类推荐。回答者可以通过话题分类和问题呈现看到专业的回答。

3.3.2从用户主线。

提问者和回答者都需要实名注册并验证身份,才能在平台上提问和回答问题,并建立了相互关注机制。

3.3.3从渠道终端的角度

百度有PC板块,也有移动端。PC版块有独立域名,移动端属于百度知道APP的一个子版块。PC端和移动端都可以提问和回答问题。

3.3.4从信息显示的角度看

PC:问题、回答、话题、喜欢、其他回答、收藏、关注话题、收藏、推荐话题、热门话题、我的问题和我的回答。

APP端:提问、回答、来自话题、喜欢书籍、阅读、回答、其他回答、我的问题、我的回答、累计喜欢。其中,我的问题、我的回答、累计点赞数与百度知道的数据相吻合。

4.用户体验评估

4.1关键功能的使用和易用性

关键功能包括:提问、回答问题、搜索问题、搜索用户、关注。

提问:目前提问基本没有门槛,操作相对方便。

回答问题:目前百度党优质回答的评判标准是不少于500字,回答要配图片和深度分析。虽然这些标准并没有从产品层面进行限制,但后续的运营策略一定会以此为参考,作为优质内容的最低评价标准,在推荐和曝光度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让百度学堂的问题回答风格和标准作为社区文化的一部分展现在主导层。对于这些需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回答的问题和难度,保证了内容质量。

问题搜索:目前问题搜索不支持精准搜索,模糊搜索还存在体验性问题,这也是百度学堂需要优化的地方。

用户搜索:和问题搜索基本一样。比如我想搜索用户名“跟小仙学操作”,输入“跟小西”,显示如下图,但是搜索“小仙”,没有结果。用户搜索体验有待提升。

注意:用户的注意基本符合现在的注意习惯,操作也比较方便。

当然,由于百度学校也处于起步阶段,出现上述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后续百度学校在体验层面会越来越好。

4.2 ?用户附着度

目前处于内测阶段,邀请的内测用户多为活跃且有才华的用户,用户粘性较高。随着百度学堂的开放,至少基于百度的流量知识的用户可以建立起比较好的附着。

4.3 ?用户总体评价

5.?后续产品迭代和内容迭代推演

对于百度Pai来说,这个产品是百度知识发展的必然结果。百度Pai区别于百度问答的关键在于三个层面:专业化、精准化、深度化。在定位上,百度知道应该是一个轻、大众化、轻量级的问答产品,而百度学堂是基于百度知道的专业、详细、深入的问答产品。所以相对于百度来说,百度的问答应该更专业、详细、深入。

5.1操作区

从目前网络上对百度学堂的评论来看,大部分人几乎把百度学堂等同于知乎这样的专业问答社区。那么如何区分自己和知乎呢?就前提体验而言,可以从两点来深化:

5.1.1分氛围:知乎给人的印象是专业、严肃、孤傲,而百度学校的氛围从目前的体验来看相对温和。当然,还需要在后期的操作中逐步建立更分裂的氛围。比如百度学堂,可以在专业的基础上融入温和、性感或者活泼的氛围元素。

5.1.2 ?差异化用户:百度学堂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在于,它是基于百度知道的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深度化的问答产品,在更加专业的层面上满足了百度知道用户的问答需求。所以前期百度送用户不是从知乎上抢用户,而是基于百度的知识进一步转化,让用户有粘性。这是百度产品最大的优势,因为用户自己对百度的认知已经建立,用户的问答习惯已经培养。百度学堂是在百度知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这种过渡非常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增强百度在知乎用户上的粘性。

百度派是一个平台。既然是平台,那就一定有双边或者多边的效果。百度派属于双边平台,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问题制造者,一方面是人才&;专家(或KOL),双边用户其实是可以重叠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用户分为以下三部分:

简单提问者(用户)

简单问题的专业回答者(该领域的专家)

我不仅会提问,还会回答自己专业领域的问题(达人用户既有提问的需求,也有回答其他用户问题的能力)

当然,这是后话。平台运营的关键是发挥双边效应,平台两次是一个相互制衡的过程。

前面我们梳理了百度派的基本商业逻辑。百度学校要想顺利运营这个产品,首先要保证其最基本的商业逻辑的顺畅运行。核心工作应该如下:

KOL用户邀请专家入驻

百度知道是活跃还是吸引用户注册。

优化用户的问题发布体验,快速匹配相关领域的专家,非常重要。前期杜绝零回复问题非常重要(设定答题截止时间,超过截止时间者可优先曝光推荐)

对于普通用户和专家&;每个天赋的目标:

对于普通用户:目标是确保用户能够快速获得发布问题的专家、精准、深入的答案。

对于专家&;达人:能让专家&;达人的专业回答得到认可,给予这类群体一定的个人品牌曝光和推广机会。

百度Pai平台前期运营的可量化目标:

内容核心目标:

问题版本的数量

问题回答率

用户核心目标:

专家和人才占用

用户注册数量

在保证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做好产品优化和体验,做好百度社区氛围的营造和引导。

百度学校的运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保证百度基础业务逻辑的顺畅运行(包括产品核心功能的完善)

第二阶段:

1)在产品层面:扩展产品功能(如专栏文章、专题或品牌内容订阅等可扩展功能)。

2)内容层面:内容主题化、品牌化。

3)在用户方面:

-建立用户获取的开源机制,保证用户的持续获取。

-继续做专家&;人才加盟,创造条件,做有吸引力的包装。

-专家&;人才获取开源机制建立:a .外部直接获取;b .挖掘和培养用户群体中的意见领袖

4)在商业化上探索相应的模式。

第三阶段: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商业变现能力,以及后续的创新玩法的实现,甚至内部产品的孵化。(所有不以最终实现为目的的产品都是流氓,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