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之神怪异兽(一)

姓名: 狌狌 Xīng Xīng

编号:? SD01001X001

籍贯:

南一山系之招摇山:南方第一山系名?(què)山,其首名招摇山,此山位于西海之畔。

照片:

异能: 其肉可使人日行八万里!(此异能似乎不太妙)

原文:

注释:

①禺(yù):兽名。猴属,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

②狌狌(xīng):即猩猩。

译文:

山里有种野兽,长得像长尾猿,白色的耳朵,用四肢走路,也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这野兽的名字叫做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走得很快。

姓名:? 白猿 Bái Yuán

编号:? SD01002B002

籍贯:? 南一山系之堂庭山,位于招摇山以东三百里。

照片:

异能: 未知(也许是, 卖萌? )

原文:

姓名:? 蝮虫 Fù Chóng

编号:? SD01003F003

籍贯:? 南一山系之即翼山,位于招摇山以东六百八十里。

照片:

呃,不怪摄影师,都怪蝮虫长得太瘦了~~

异能: 有毒!

原文:

碎碎念:

关于“蝮虫”的“虫”字在这里怎么念,是存在争议的。

因为“虫”,古“ 虺 ”字,虺,音hǔi,传说中的一种 毒蛇 。

蝮虫,又称 反鼻虫 ,在两晋时期文学家 郭璞 对《山海经》的注释中曾经这样写到:“ 蝮虫,色如绶纹,鼻上有 针,大者百馀斤,一名反鼻。”

绶是古时系官印等物的丝带,有各种颜色,所以“绶文”表示五彩杂色。

虽说后人对郭璞关于蝮虫的注释多有争议,但是比较统一的认识是, 蝮虫就是一种毒蛇。

由此可见,蝮虫也好蝮虺也罢,都是符合这种毒蛇身份的写法的,只不过是古今文字衍变的一个过程。今人还是习惯多将“蝮虫”读作“fù chóng”。

我是 趣春秋 ,欢迎你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