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和2C产品之间的差异
2B =谈生意?面向企业客户的产品,
2C =消费者的个人产品,
第二,相似性
两种类型都属于产品,都需要能够满足人的需求。从需求调研、规划设计到推广运营,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简单来说,产品会具备应有的所有特性,会体验到所有必要的环节,只是侧重点不同。
第三,差异
差异的本质原因是群体不同。其他所有的差异都是这两个群体在产品不同环节的不同特点造成的。
2B产品主要用于其所属的团队/公司组织。用户使用它们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它们,而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必须被使用,或者他们可以使他们的工作更加高效。比如人脸验证业务,客户通常是银行、政府、机场等。
所以对于2B的产品来说。“让业务运行更顺畅”是其最重要的目标。所以在功能和交互优先考虑可用性和效率之后,才会考虑锦上添花是否好看好用以及对人性的把握体验。
对于2B产品PM来说,理解业务逻辑,了解现有的业务问题以及如何优化挖掘流程是成功的关键。而2B的产品PM往往不是产品的用户,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了解业务流程,分析业务上下游之间的依赖关系和业务场景。因为往往涉及到跨部门、跨业务的沟通,所以2B产品的前期策划非常困难。研发周期也比较长。
另外,2B产品主要是配套业务,可能只涉及完整业务中的一个环节,甚至只是这个环节的一个服务产品。所以很难用清晰的数字来量化产品价值,生产比例,提高效率,节省人力,降低成本,这已经成为每一个2B产品PM每天挂在心里的高频词汇。
相对而言,用户对产品的容忍成本高,可以接受更高的学习成本。此外,由于使用2B产品的门槛较高,用户往往需要了解一些业务知识和技术术语。所以PM经常需要准备手册、培训会议甚至一系列的学习课程。除了同步产品的使用。还有两个重要的意义:一个是打通相关部门不同团队的意见,需要各方合作,就差距达成共识。另一种是推广宣传产品,让多方认可产品的价值,愿意使用,并持续提供优化建议。
2B产品解决的是业务需求,大的方向和目标其实是清晰明显的。对使用频率和用户粘性要求不高,以商家的真实需求为准即可。因为客户的具体需求和公司流程的差异往往需要定制产品,所以要先把产品做成底层的一个基础产品模块,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自由组合。有时候一个企业很大很复杂,模块化的产品也有利于和其他企业和产品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优势互补,共同销售。
2C产品
2C产品主要针对用户个人,为终端用户提供娱乐、社交、工具等直接服务。用户会使用,只是因为有真正喜欢/需要的主观意愿,有效解决了自己的痛点,符合日常使用场景。比如H5的“军装照”、“测颜值”等游戏,用户都是个人。
对于2C产品来说,抓住人性,让任性挑剔的用户喜欢才是王道。所以2C PM需要很强的同理心,花很多精力深入用户使用场景,挖掘出代表用户群体的刚需高频痛点。
相对来说,2C产品更容易量化。日活、月活、留存、新客户、ARPU都是2C产品常用的指标。
用户对2C产品的容忍度并没有那么高。在2C产品中使用2B的用户手册是完全不可行的。在很多复杂的2C产品中,用户是不会给你那么多耐心去了解和学习你的产品的。一眼看不懂就学不会,哪怕有一点点不舒服也会冷。
第四,总结
1.用户不同:2B和2C产品的本质是满足需求,只有一个是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一个是满足个人用户的需求。
2.侧重点不同:2B侧重于业务、流程和效率,业务痛点清晰但价值难以量化。2C强调体验,高频,刚需。很难挖掘出人性的痛点,但有很多指标可以追踪价值。
3.2B是长期服务,生命周期长,定制需求多;2C一次性服务,生命周期短,需求统一。
4.可用性要求不同:2B客户的可用性要求低,而2C的可用性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