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有哪些传统习俗和活动?
_ _目录_ _
三月三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广西三月三的风俗活动
三月三吃什么?
●三月三传统习俗活动1。壮族:以千竹舞迎客阁尾。
“三月三”是壮族最重要的民族节日。三月初三,壮族男女会聚集在山坡上唱山歌,开展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武鸣是中国的一个壮族乡,是壮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每年的3月3日,当地都会举办“三月三”歌会和罗月文化旅游节。歌会一般以唱山歌开始,展现洛越族的人文风情。千人舞竹竿,每个方阵都有壮族特色。壮族人手持五颜六色的糯米和酒,手持锄头和精致的簸箕。
2.抢“烟花”展现民族魅力,“唱歌坐姐妹”写浪漫。
“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节日,也是侗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节日,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的三月三“烟花大会”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探索体验,也彰显着民族融合的深情。
3.除了抢烟花,三江侗族“唱坐如姐妹”这种传统的青年男女相亲方式,也为“三月三”节增添了不少浪漫色彩。
4.瑶乡民歌在瑶胞打陀螺的山洞里传播友谊。
5.在融安县雅瑶乡西古坡屯,每年的3月3日都会举行一场山歌对唱,全乡的山歌爱好者都会赶到这里参加一年一度的山歌对唱。
6.在防城区董重镇,三月三的重头戏是“打陀螺、唱歌”。
7.三月三日,鼓声响起,山路十八弯。壮族和瑶族家庭通过节日聚会聚在一起。
8.董重的“砧板”陀螺比赛集健身和娱乐于一体。如今,“砧板”陀螺作为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比赛,已经出现在各个舞台和体育场,受到越来越多外国人的喜爱。
返回目录> & gt& gt
●广西三月三习俗活动1。祭祖。
有的地方三月初三主要是祭祀,他们社里有人发祭祀用品祭拜祖坟。他们的仪式主要有除草加土、修整墓地、上香上坟、祭祀、跪拜敬酒、烧钱、贴牌挂钱、放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崇拜结束后,大家会聚在一起吃晚饭。这种饭局很和谐,能增加他们的认同感和家庭感。
2.五色糯米饭
“三月三”节开始前,家家户户都会挑选优质糯米,浸泡在不同草药的汁液中,染色,蒸熟,就是五色糯米。五色糯米不仅象征丰收、幸福和吉祥,还代表阴阳、五行、东西南北五个方向。用来祭拜祖先,祈求家庭平安,一年五谷丰登。另外,每年的三四月份是人体最冷的时候,五色糯米有驱寒辟邪的功效。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适当吃一些五色糯米,都有利于驱除体内的寒气。
碰撞鸡蛋
节日期间,每家每户都挑选鸡蛋,煮熟后用各种颜料着色,大多数以红色为主,因为红色代表着繁荣的好兆头。孩子们会把鸡蛋挂在身上。他们出去玩,遇到同样挂蛋的伙伴,就可以玩“撞蛋”的游戏。没有裂缝的将是赢家。在民间,成功砸蛋的人,就是撞了个好彩头。
4.代表爱情的绣球
许歌的绣球花是女孩们在节前制作的手工艺品。制作工艺精美,全部为丝织工艺品:十二片花瓣连成一个球体,每片花瓣代表一年中的某个月份,绣有该月的花朵。有些绣球花做成正方形和多边形。绣球花里填满了豆黍或棉籽。球用丝带连接,坠丝穗和装饰珠,象征纯洁的爱情。
跳竹竿
两根大竹竿平放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两人一组,面对面拿着小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舞者在两根竹竿滑动碰撞的空隙中跳跃。舞蹈动作活泼欢快,模仿蚂蚁、斑鸠、豹子、画眉的形态。竹竿舞一般分为四个环节:山中相会、桥中渡河、相恋、载新娘回家。每个环节都透露着苗族青年男女真挚的感情,充满了许多原生态的审美元素,质朴自然。
6.情歌
三月三歌会是青年男女交流的好机会。每次歌会,方圆几十英里内的年轻男女都会聚集在歌会上表演二重唱。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观光歌”,观察寻找对手,遇到意中人就唱会邀之歌。如果女方感兴趣,她会同意的。男青年又唱起了询问歌,彼此有了交情,唱情歌,做情歌。歌词都是即兴的,脱口而出的。如果姑娘认为眼前的青年才俊和才艺都得到了满足,她会趁别人不注意,悄悄把怀里的绣球送给对的人,“他”会用手帕、毛巾等物品还回去,然后歌声会更甜,于是她会点秦晋的好。
返回目录> & gt& gt
●三月三吃什么?1鸡屎藤
农历三月初三吃鸡粪藤是广西北海当地人的传统习俗。我们把叶子和大米混合在一起磨成粉,然后做成鸡丝藤面。用这种面条做的鸡丝藤汤又香又甜,是当地人喜欢的特色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生日,北海人民纪念这位伟人。
2荠菜煮鸡蛋
民间谚语说:“三月三,荠菜是灵丹妙药。”“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是吃荠菜的季节。春天吃荠菜也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在这一天,汉族人有吃当地蔬菜和煮鸡蛋的习俗。据说可以除风湿,可以清火,腰腿不痛,还可以预防春疫。
3五色糯米饭
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食品,因其颜色多样而得名,又称“黑米”。壮族把五色糯米视为吉祥和丰收的象征。
4号子吧
三月三吃沙蒿和传统习俗有关。三月初三,古代称为“上巳节”,民间称为“鬼节”。传说在这一天,人们的灵魂很容易被游荡的鬼魂迷惑。淳朴的村民认为,人们必须用野味来吃这种艾草,才能“咬住”(粘住)自己的灵魂,不受邪恶的侵袭,才能让人身体健康,不生病。这一美好的愿望代代相传,使得这一千年的习俗延续至今,演变为当地祈福康泰的习俗。
5个煎饼
农历三月初三吃煎饼是同安人的传统习俗之一。郑成功收复台湾省后,其子郑经继承父业,继续反清,多次出兵进攻闽南,由于清军的顽强抵抗,造成民间重大伤亡。在郑军的反击下,清军投降,郑军入城。民众在欢迎郑军的同时,制作煎饼祭奠死去的亲友。后来,人们在农历三月初三用煎饼祭祖。
6春饼
三月三,还有一个上周三的饮食习俗,就是吃“春饼”,把面做成薄饼,把鸡蛋剥了,捣烂。也有人加蒜泥,把煎饼卷起来吃。有的地方早就暖和了,小葱已经和春饼一起吃了。
7艾蒿汽巴
清明节前后,艾草生长茂盛,是最嫩的季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临近清明节,艾草饼成为了三月三必吃的食物。
8黑米
畲族,家家煮黑米,全家人一起吃饭,给亲朋好友送礼,庆祝“黑米日”。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起义军抗击政府军围剿,因黑稗果而军力大增。3月3日突围成功,连战告捷。为了纪念这一事件,畲族人每年3月3日吃黑米,聚在一起唱歌。农历三月初三,梧州还有吃黑米的习俗。
9庄宗
宁明庄粽子是一种大粽子,用糯米和猪肉一起煮。是壮族人在三月三专门做的传统食品。庄佳粽子起源于宋代,被称为“风磨”。是特大号的宗八。除夕夜,姑娘们从铁锅里捞出煮好的正月“凤墨”。
10水居吧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太湖县和安庆潜山都有吃菊花的习俗。杭白菊又名大曲草,是清菜、凉菜、涮锅菜,四五月开细小的头状花。生长于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的原野、田坎、路边。春天可以采摘嫩茎叶,洗净,拌入糯米面,蒸或炒食用。西南诸省称为“清明巴”。
返回目录> & gt&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