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青班衔接教案
幼儿园初中儿童衔接教案1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作息规律。
2.观察小学生课后的活动,会主动去看望小学生,自己提问,了解小学生活动的相关情况。
3.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4.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和特点。
活动准备:
1.联系附近的小学进行参观。一年级重点上语文和数学课。
2.让孩子提前在《小学生访谈录》上画出自己想知道的关于上小学的事情。
活动流程:
1,唤起孩子逛小学的欲望。
(1)谈:我们还有一个学期就幼儿园毕业了。我们去哪里学习?
(2)启发孩子交流自己想了解的小学知识。
问题:你想了解小学什么?你是怎么知道情况的?参观的时候应该看什么?如果我不知道内容,我可以访问谁?
参观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2.在孩子参观前组织谈话,并在参观过程中为孩子提供帮助。
(1)认准校牌,知道学校的名字。
(2)拜访操场上的老师,了解这个地方的用途。
(3)组织观看小学生听课。
(4)鼓励孩子课后去看望小学生,了解他们想知道的问题,用画画的方式把答案记录在面试表上。
3.组织孩子回园交流。
问:你参观了什么学校?你看怪不怪你发现幼儿园和小学有什么不同?
你在参观期间遇到什么困难了吗?谁帮忙了?解决了什么问题?
活动反映:
为了让中产阶级的孩子更多地了解小学生的生活,熟悉小学的环境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激发他们进入小学的欲望,5月28日上午,我们组织中产阶级的孩子参观小学。参观前,我们年级组讨论确定了参观的时间、路线和内容,让孩子们了解升旗仪式、练习、班级和小学的布局。
幼儿园二班幼儿衔接教案一、活动时间:
20XX年6月9日(星期三)
二、活动内容:
参观索河小学,了解小学生的生活。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带孩子参观索河小学,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小学生活,消除陌生感,激发孩子进入小学的欲望。
2,提高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为孩子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参加班级及分工:
班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
分工:王清旭主任负责录像和摄影,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孩子的安全。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流程安排:
1,孩子从幼儿园走到小学,教育孩子遵守纪律,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要东张西望,做一个守纪律的好孩子。
2.孩子进入小学,提醒注意安全,遵守活动规则。
(1)参观时仔细观察,不要离队。
⑵不能大声说话,影响小学生学习。
(3)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摘花,不践踏草坪。
3.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
4.带孩子参观学校环境:认识和了解教室、操场、多功能教室、电脑教室、厕所的具体位置,知道这些地方是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
5.参观小学一年级学生如何上课,让孩子知道小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激发他们进入小学的欲望。
6.和小学里的老师、哥哥姐姐们说再见,平安回到幼儿园。
7.回幼儿园后的拓展活动:
(1)表达与交流:你在小学看到了什么?如何成为一名小学生?
⑵表达与创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在小学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幼儿园中班年轻,与教案衔接3。主题目标:
1,了解小学,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努力学习做一个小学生。
2.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为自己进入小学做好心理准备。
3、能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坚持、合作精神、规则意识、自我服务能力。
主题内容:
语言活动:好担心。睡觉吧,田鼠,慌乱的莎莎,焦虑的豌豆。
社会活动:小学怎么样,总是迟到的嘟嘟,鹅夫人洗澡,我的作息时间,一半老公一半老婆。
科学活动:小文具店,学校路线,精确的小时分钟走,图文宝宝找家。
美术活动:一样不一样,书包,上学路上,快起床,聪明的歌,聪明的孩子,笨狼,机器人小学生,小学生快乐的一天。
健康活动:一棒接一棒。
家庭男女同校教育:
1.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每天发筷子拖鞋,去商店买小商品,洗澡前自己准备东西等。)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2.周末督促孩子按照作息规律生活。
3.家长配合孩子用月历纸制作纸棒,进行“一根接一根”的活动。
4.家长和孩子一起设计制作“好孩子”篇章,用于鼓励孩子在家整理书包,按时作息,独立完成任务。
主题环境:
1.创建“什么是小学”专栏,引导孩子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萌发参观小学的愿望。
2.创建“小小文具店”专栏,让孩子认识各种文具和用途。
3.创建“书包”专栏,让孩子观察书包的特点,学会用线条表达书包的形状和图案。
4.打造“我眼中的小学”墙,把孩子的作品贴在墙上,供孩子欣赏和评价。
区域环境创造:
1,角色区:提供角色头饰及相关背景资料,小朋友可以自行布置场景并表演。
2.拼图区:提供自制的时钟和当天活动的小图片,引导孩子将时间与活动相匹配。
3.科学区:提供不同大小的书包、书本、笔记本、铅笔盒、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让孩子尝试有条不紊地整理书包和学习用品。
4.美术区:提供幼儿活动资料《美术》,第4页《我眼中的小学》,彩色画笔,萌发参观小学的欲望。
活动反思与建议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孩子的主体地位。要注重“准备孩子”,而不是单纯的“准备教材”。只有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状况出发,才能设计出符合孩子学习特点、孩子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教师学会走进儿童,了解儿童,从儿童发展的规律中理解“学”,在引导儿童发展中把握“教”。为此,可以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帮助教师解决集体备课中的实际困难。
幼儿园青中班衔接教案4一、活动目标:
1,参观和熟悉小学环境,初步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2.能够制定参观计划,用各种方式展示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
3.孩子们对小学生的生活有着积极的向往和渴望。
二、活动准备:
1,活动计划
2.提前与实验小学老师取得联系,完善参观小学的活动方案,与小学接待老师交流参观计划和要求。
3.提前教育孩子,带着问题参观,明确参观小学的任务和要求,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不要影响小学生学习。
4.通知家长活动。
三。地点:
实验小学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30日上午
动词 (verb的缩写)参与者:
中产阶级的所有老师和学生
不及物动词活动流程:
1,早上7: 45,家长准时把孩子送到实验小学,班主任在门口等着,组织孩子。
2.组织孩子参观小学升旗仪式,了解小学生有序排队做操。
3.参观小学的主要活动场所。
路线:参观教室,认班号标志-走廊-厕所-图书馆,参观实验室:餐厅,了解各个地方的功能,观察小学生的桌椅,上课的方式。
引导孩子关注教室、厕所等与幼儿园明显不同的设施。
4.领队做一个简短的总结,参观就结束了。
七、活动延伸教育:
回园后,班主任负责带领孩子们开展“我去过的小学”活动。
1,我眼中的小学
组织孩子们记录他们在参观中看到的东西。
2、讨论问题:
(1)小学生如何排队?怎么做操?我们去哪里学?
(2)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区别?
(3)你怎么知道这是哪个班?这么大的小学怎么能找到自己的班级?
(4)上课为什么要打铃?
(5)小学的教室和厕所与幼儿园的教室和厕所有什么区别?
(6)进入小学后,你长大了,独立了。家长和老师要让孩子自立,孩子心里要有充分的准备。
班主任要针对这些问题,和孩子讨论,理顺孩子的思路,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
幼儿园中班教案5的设计意图;
再过几个月,中班的孩子就要进小学了。他们正面临着身体和精神的转折点。孩子对进入小学有疑惑,有期待,有担忧,这就使得老少之间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这个小区的直访资源,幼儿园就在上城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旁边,所以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小区资源,把孩子引到小学,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一、通过带领孩子们参观“上城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和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内容。
第二,消除小学的陌生感和神秘感,萌发做小学生的愿望。
第三,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和实验活动,感受小学的学习氛围。
活动准备:
先联系幼儿园旁边的“上城教育学院附属小学”,让小学做好相应的准备(准备一节语文或者数学课,一个理科实验)。
第二,组织一次对话,了解孩子在小学对什么问题感兴趣。
活动流程:
首先,要求参观
(1)告诉孩子我们今天要去幼儿园旁边的“上城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参观,可以去小学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
(2)提出参观时的注意事项。有礼貌,有秩序,保持安静等。
二、进小学参观
(1)小学看升旗仪式和广播体操。
(2)参观小学的环境,包括操场、图书馆、音乐厅、礼堂、厕所灯。看一看,比较一下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
(3)旁听一年级的课,了解小学生如何听课。
(4)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感受小学的学习氛围。
第三,回到幼儿园
(1)告别小学的老师、兄弟姐妹,平安回到幼儿园。
(二)回到课堂后,组织对话活动:参观小学的几点思考。
幼儿园中班幼小衔接教案6活动目标:
1,向往小学生活,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作息时间,活动内容等等,和幼儿园不一样。
2.我可以大胆的去拜访小学生,问我想知道的问题。
活动准备:
提前联系好附近的小学,做好参观。
孩子们用简笔画出的问卷。
活动流程:
第一,激发孩子参观小学的欲望。
1.对话:再过几个月,我们就幼儿园毕业了。我们去哪里上学?小学是什么样的?(小朋友自由谈论自己对小学的理解)
你想参观一所小学吗?
2.老师向孩子们介绍活动,并要求参观。
3.组织孩子参观小学。
二、参观小学,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作息时间、活动内容与幼儿园不同。
1,看校牌知道小学名字。
2.参观校园,了解每个地方的用途。
3.观看小学生上课和课间活动。
4.请小学校长发言,激发孩子当小学生的欲望。
5.课间走访小学生,以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在他们自己的问卷上。
第三,组织孩子回园。
第四,引导孩子简单介绍自己的参观和感受。
活动扩展:
1.孩子们回家讲述他们来访的故事,并请家长记录下来。
2、继续观看小学生活动的图片或视频,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生活。
幼儿园中班连接幼幼教案7的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比如参观小学,邀请一年级老师到园里讲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幼儿画《我的小学》。在活动中,孩子们逐渐了解了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对上小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经常会问一些关于小学生的问题,比如上小学以后可以带玩具吗?上课想尿尿怎么办?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小学,我设计了“我要上小学”这个活动。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进入小学后能快速适应小学生活。
活动目标
1,用多媒体课件了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萌化孩子对小学的向往。
2.详细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要准备的活动
1,孩子提前参观了小学。
2.多媒体课件: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3.孩子们把“我的小学”的图片贴在展板上。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磁带。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问:歌里唱的是什么?这是谁的歌?
2.询问前段时间参观小学的问题,调动孩子已有的经验。
3.出示展板,让孩子走到展板前,说明自己“心目中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
4.老师要根据孩子的故事,及时给予引导,总结,找出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
5.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6.孩子们分组讨论,谈论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
7、教师总结:
①作息时间变化很大。(课间只有10分钟,小学生要准备下节课的东西,小便等。)
②小学以后不能带玩具,可以带运动玩具。
③上小学后,上课期间不能随意喝水、小便。你要在课间十分钟内把这些事情做好,否则会影响其他同学上课。
(4)小学毕业后,你放学回家首先做什么?
幼儿园中班幼儿衔接教案8目的:
1.引导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组合各种物体,学会从数、量、色、形的角度进行统计。
2.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
准备:
1.许多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几何图形。
2.几个统计表(如图1)。
如何玩:
让幼儿自由组合各种几何图形的物体,并粘贴在统计表左侧的空白处,然后从数目、数量、颜色、形状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可以指导幼儿根据图形的形状统计所用图形块的数量,并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在统计表的左侧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然后数出对应的图形块的个数,比如多少个红色三角形,多少个黄色圆形,多少个蓝色矩形等,来增加难度。,并用更清晰的语言表达你的统计结果。
建议:
1.统计难度要根据孩子的能力逐步增加。
2.鼓励能力强的孩子根据数出的零件数计算出一个项目的总数。
3.这项活动适合大班儿童。
趣味贝壳
目的:
按贝壳颜色排序,复习10以内的数字,比较数字的大小,学习数字的构成。
准备:
有若干贝壳(凸面分别涂红、黄、绿,凹面分别写1 ~ 10的数字)。
如何玩:
1.按贝壳的颜色分类,如红色贝壳、黄色贝壳、红色贝壳和黄色贝壳...
2.按数字顺序排列壳。
3.比较大小。两个孩子同时挖出一个贝壳,看谁的数量最多。大的可以吃小的,最后看谁赢的多。
4.撒贝壳,练习数字的构成。看有多少头朝上,多少尾朝上,然后说多少可以分成几个和多少,多少和多少在一起。
5.把贝壳摆成各种图案,说出结果。比如“我用七个贝壳拼了一朵花。”
建议:
这个活动适合中大班的孩子。
幼儿园中班幼小衔接教案9一、活动时间:
20xx年4月65438日凌晨00: 30-65438日凌晨02: 00
二、场地:
鄯善县火车站镇小学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带孩子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熟悉学校环境、老师和学生,感受哥哥姐姐的学校生活,激发孩子对进入小学的向往。
2.初步发现学校和幼儿园的不同,找出差异,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能力。
3、让孩子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知道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和活动。
4.通过活动让孩子知道上课前要上厕所,要做户外游戏,上课要听到铃声或音乐,让孩子迅速回到自己的班级,做好适应这种学习模式的心理准备。
5.教育孩子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习惯。
四、活动准备
1,提前联系学校负责人,确定参观相关事宜。
2.提前通知家长,做好孩子参观学校的工作。
3、告诉孩子要听从老师的指挥,不要乱跑,不要大声喧哗,做一个文明的来访者,参观前要说话。
动词 (verb的缩写)实施措施
1.请小学生讲述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校园趣事,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小学生。
2.结合孩子实地参观学校。
3.老师讲解,孩子观察,了解学校环境。
4.老师给孩子随机教育。
5.参观后讨论: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区别?相似之处?(请孩子谈论环境、时间安排、班级科目、纪律等。)
六、家庭教育
1.家长与幼儿园合作,进一步让孩子了解学校生活,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
2、看电视录像,或者让小学的哥哥姐姐给孩子讲讲小学生活,多了解一下学校。
幼儿园中班幼儿衔接教案10活动目标:
1.掌握用手指玩纸团的基本方法,锻炼手指力量。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视觉观察和动作的准确性。
活动准备:
音乐、小纸团、桌子
活动流程:
1.主动导入。
(1)老师带领孩子们进入活动场地,排成四列。
(2)准备练习:要求幼儿与音乐节奏合拍,有力、到位、有活力。
2.基础部分。
(1)手指练习。
(2)——让孩子跟着音乐做手指练习。
(3)手指游戏。
要求孩子说话,做动作,有哪些手指游戏。
3.学习玩纸团。
(1)在孩子感知的基础上,老师讲解了动作要领,并做了示范:手臂弯过肩膀,双脚前后打开,身体前方,用力向前蹬地。
(2)孩子徒手练习3-5次,老师要注意观察,加强个别指导。
(3)让幼儿分组用手指开始纸球游戏。
4.结尾部分。
放松点。
活动扩展
探索更多玩纸的方法。
幼儿园中班幼儿衔接教案11目标:
1.培养听的意识,练习听的能力。
2.探索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
3.熟悉幼儿园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方向感。
环境和材料:
1.几张平面图(每张平面图的大小与A3纸相同),上面贴着家、幼儿园、幼儿园附近标志性建筑(如大型超市、便利店、公园、肯德基、车站)的图片。
2.两个录音带(记录从家到幼儿园路线的内容),马克笔和记录纸。
3.测量工具:木棒、扭杆、绳子、教师自制尺子(尺子上有1 ~ 20的刻度线)等。
游戏和规则:
第一种玩法
1.根据录音在地板上画出去学校的路线。如果听录音,用记号笔把你家-肯德基-民兴公园-28路终点站-幼儿园连起来。
2.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去学校的路线。如果操纵杆使用六次,记录数字6。也可使用其他材料进行测量,记录方法同上。然后比较哪种测量工具更方便,为什么。
第二种玩法
1.听第一段录音,在平面图上画出学校路线并测量。比如用记号笔把下面录音中提到的地点连起来:“从家左转到肯德基,再往前走到民兴公园,再右转到28路终点站。往前上幼儿园。”然后用老师自制的尺子测量并记录结果。
2.听第二段录音,在地图上画出不同的路线并测量它们。测量工具和记录方法同上。
3.比较测量结果,谈论哪条路线到达幼儿园花费的时间最少,为什么。
外联活动:
在第二局的基础上,增加路线数量,提高对比难度。
我在三分钟内做了什么。
目标:
1.尽量在规定的三分钟内完成任务,养成专注、投入的习惯。
2.提高竞争意识和自律能力。
环境和材料:
1.沙漏。
2.笔、记录单、白纸、玻璃弹珠、筷子、计算纸、印有动物图案的彩纸。
3.根据记录表格在墙上显示“班上最好的”,如“珠子最多的那个”、“画最多的那个”、“计算最多的那个”、“颜色最多的那个”。
游戏和规则:
幼儿先选择一个沙漏,然后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弹珠、着色、绘画、计算),把沙漏转动到时间,幼儿开始操作。当沙漏完成后,孩子们必须停止他们的活动,并在记录纸上相应的方框中记录他们完成的任务。记录方式由孩子自己决定,可以是数字、符号、图案。
外联活动:
1.根据孩子的兴趣不断调整游戏素材或内容,比如三分钟滚几支铅笔,三分钟整理几本书。
2.把墙内的内容从注重速度到注重质量进行展示,比如“最正确的计算”、“最均匀的着色”、“最逼真的绘画”,等等。
幼儿园中班幼儿衔接教案12目的:
1.学习10以内数字的序数和倒数,区分10以内数字的单双号,巩固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2.锻炼手指的灵活性。
准备:
若干蚕豆和筷子,若干带有数字或图形的纸板图画(如图2)。
如何玩:
1.用筷子将一颗蚕豆从1移动(夹)到10或从10移动(夹)到1。在你熟悉了游戏玩法之后,会有一个“夹豆”比赛,谁快谁准谁赢。
2.分别通过单双号练习帮助豆豆移动。
3.用筷子将一颗蚕豆随意夹成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图形,并说出结果。比如“我把豆豆搬到三角家了。”
建议:
这项活动适合小学和中学班级的孩子。
鱼
目的:
学习数字和事物的对应关系,比较数字的大小,学习6以内的加减法。
准备:
若干根磁性鱼竿,若干条写有数字或题型的纸鱼(上面有回形针),一张鱼塘背景图(如图3)。
如何玩:
1.把钓上来的鱼放在鱼塘里,上面写着相应的数字。如果你抓到一条写着数字4的鱼,把它放在4号鱼塘里。
2.把钓到的鱼放到比它大1或者小1的鱼塘里。比如你钓到一条写着数字3的鱼,把它放在4号或2号鱼塘。
3.根据钓到的鱼上的加减法题,把鱼放进相应的鱼塘里。比如,如果钓到的鱼写着公式“1+2”,就把鱼放进3号鱼塘;当钓到的鱼写有公式“2-1”时,将鱼放入1号鱼塘。
建议:
这个活动适合中大班的孩子。可以单独玩,也可以合作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