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3到4岁的孩子?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如果孩子原有的能力得不到发展,他们的能力就无法得到发展。这样的孩子很可怜,父母犯了很大的错误。
——七田震《0岁教育之谜》
1.用书籍拉近距离
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良好的教育,搬了三次家。
他们第一次住在墓地旁边的时候,孟子经常像大人一样学会跪拜哭泣,玩葬礼游戏;当他第二次搬到市场时,孟子又学会了商人如何做生意。后来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博采众长,于是喜欢上了读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是由童年时父母给的环境决定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习俗:在孩子一岁的时候,把书本、铅笔、钱、食物等物品摆出来,让孩子抓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叫抓周。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抓到书或者铅笔,家长会很开心。
如果你想让孩子以后离书近一点,现在就要让孩子经常接触书。比如带孩子去书店,去图书馆,给孩子读书等等。都是亲近书籍的好机会。
但是,只带孩子去书店逛逛并不理想,还应该让孩子体验选书和有趣阅读的过程。
家长要不断努力,给孩子一个和书一起玩耍、思考、生活的机会,直到成为孩子的习惯。
亲子阅读的倡导者阿甲在《亲子阅读十八招》中提到,从零岁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学问。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早期的睿智的天才,也不是为了让读书识字填满孩子快乐的童年。我们的目标是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让阅读成为孩子认识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让阅读成为他们快乐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亲子阅读成功的秘诀就是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通过爱的传递让孩子爱书,让快乐阅读的习惯伴随一生。
2.向孩子们展示外面的世界
孩子到了三四岁,已经可以用语言交流了,可以走动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孩子不太喜欢呆在家里,开始更加关心外面的世界。如果在室内,孩子会吵着要到室外去,如果到室外,会要求更远的地方。
所以,有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父母,往往一眨眼就看不到孩子了。当他们找到自己的孩子时,我们会发现他们不在他们应该在的地方,而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那是因为孩子无限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一步一步往前走,到更远的地方去冒险。
60%以上走失的孩子都是三四岁的,主要原因是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平时三四岁的孩子,父母要出去出差,就会吵着要跟着;坐公交车的时候也喜欢看看窗外的世界。每当我看到新的东西,我都会问:“那是什么?”
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无法运用抽象思维,他们会专注于自己看到的东西,看不到的东西被认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所以,给孩子展示广阔的外部世界,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领域。
但是由于绑架、交通事故等各种不安全因素,现在孩子的玩耍空间非常狭小,几乎都是家里养的,所以孩子的思维能力发展会出现问题。
根据精神科医生的统计,在狭小空间里长大的孩子,精神世界是有限的,因此很可能发展成忧郁型人格、消极型人格,甚至极端型人格。所以,经常带着那些在大城市或者公寓里长大的孩子,去更广阔的有山、有水或者海边的空间走走,是成年人的义务。
"看,满眼绿色的叶子闪闪发光."
"看,松树上的鸟儿在唱歌。"
"看,草地上的野花开了."
通过这类内容,不仅可以提高三到四岁孩子的词汇量,帮助他们发现自然,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到宇宙的奥秘。
历史上很多伟人都是在自然景观优美的村庄,或者大自然广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浩瀚的大自然会给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让孩子亲近自然
宝贝宝贝。
跑到甘孜商店(杂货店)
爷爷爷爷。
妈妈问你几点了。
四点半
四点半
四点半
宝贝,在回家的路上
站着看公鸡喝水看了很久
四点半
四点半
宝宝坐在回家的路上,享受了很久蚂蚁忙碌的行为。
四点半
四点半
宝宝在回家的路上和飞来飞去的蜻蜓跑了很久。
四点半
四点半
婴儿在回家的路上摘了一朵小花。
嘿嘿嘿嘿嘿。太阳下山后,我终于到家了。
母亲
爷爷说已经四点半了。
这是印石的笔记:韩国儿童作家的儿童诗《四点半》。这首儿童诗完全说明了三到四岁的孩子喜欢大自然。
孩子到了三四岁,就会逐渐对过去能玩的所谓死玩具失去兴趣,开始喜欢活玩具。狗、猫、蚂蚁、苍蝇、花、云,任何会动的东西都可以变成他们的玩具。这些活的玩具能给孩子一些塑料玩具或钢制玩具所不能给的感受。
那就是感性,在触摸和感受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感觉。
这个时候,孩子看到花就会觉得很美,看到鸡就会产生共鸣。当这些情感正式进入阅读时,就意味着孩子拥有了对书中出现的人物感到喜悦或悲伤的情感力量。
我们需要向三到四岁的孩子展示或触摸自然的东西,如树叶、蚂蚁、花瓣、溪流等。所以要经常去公园、山坡、游乐园等地方。虽然三到四岁的孩子不能用语言正确地表达他们从大自然中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但这种感觉会永远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小蚂蚁
一只蚂蚁在洞口看到了一颗豆子。
我再怎么努力也动不了,就摇了摇头。
小蚂蚁想了想,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回到洞穴,邀请你的好朋友,并随身携带。
星星在天空战斗
天上有星星,地上有鸡犬,
花园里有洋葱和韭菜,河里有鱼和莲藕。
吹小号
院子里的一朵花,
两只蛞蝓爬了上去。
果果在干什么?
爬上去,吹喇叭,
达达达达达达达达。
人类长大后能记住的第一个记忆是什么时候?据统计,她四岁了。因此,为了这个时期的心灵和情感的教育,这个时期的孩子应该更多地接触自然。正如自然主义教育家鲁索所说:“自然是最伟大的教科书”。
4.给孩子读短篇图画故事书。
三岁以后,孩子开始喜欢听故事。这时候把听故事的乐趣自然转移到书本上才是正道。
读给孩子听,孩子会知道书里有有趣的故事。所以三到四岁的孩子对小狗或猫的喜爱远远超过对布偶或玩具的喜爱,然后他们会学到书比那些动物更有趣,因为书里有小狗和猫没有的故事。当孩子知道了故事的乐趣,自然会找到读书的乐趣。
适合这个时期的童话内容,最好是带和孩子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或者以动物为主的生活童话。
比如嫉妒的孩子在妈妈生下弟弟或妹妹后爱上弟弟或妹妹的故事,一直说要自己吃西瓜,后来却分享给大家的故事,找回丢失手套的故事,和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的故事等等。,选择一些关于三到四岁孩子日常生活的故事。当然,这个时候你不能选择负面意义的内容,而要选择正面积极意义的内容。
孩子可以边看绘本边说话,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一是看图后对内容的认知阶段,二是把想象的东西说出来的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帮助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阶段。
资深绘本作者曹表示,儿童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但可以通过绘本中具体的、接近真实的形象进行间接体验。
三到四岁的孩子开始认识世界,所以在看绘本的时候会问“这是什么?”“小狗吃什么?”或者“妈妈在哪里?”这时候,母亲要和蔼地回答。偶尔妈妈问孩子一些问题也是很好的方式,比如“这是什么”“小狗在和谁玩”等,会让孩子更专注于绘本的世界。
因为电视占据了现代孩子的生活,有时候会让孩子觉得电视比妈妈更亲近,所以妈妈要出门的时候,就会让孩子看电视。这样,孩子就会整天玩电视。然而,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母亲的声音会比机器发出的声音好上千万倍。
其实爸爸的声音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当爸爸和孩子说话,或者给孩子读诗或者唱童谣的时候,不管内容是什么,孩子都会很开心,他们都能感受到。这是爸爸在传递爱的信息。所以,孩子的早期阅读教育不仅仅是妈妈的事,爸爸也要尽可能多的参与亲子阅读活动。
另一方面,爸爸给孩子讲故事、看书的风格和妈妈不一样。通常爸爸会更强硬,更幽默,更夸张,更荒诞。对付这种风格的故事,爸爸有妈妈没有的独特之处。孩子缺少父亲讲的故事,也是童年的一大遗憾。
5.看图画书,玩文字游戏
父母在孩子读完绘本后继续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孩子知道书中出现的所有事物的名称。如果你指着书上的图片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们通常会回答“小狗”、“妈妈”、“爸爸”、“汽车”之类的答案。这个时候别忘了,答对了就表扬孩子,答错了马上告诉他正确的名字。
这时候,用“汽车哔哔叫”、“飞机嗡嗡叫”、“鸡吱吱叫”的方式来教是不对的。即使孩子那样回答,大人也有必要告诉他们正确的名字,因为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词汇量的重要阶段。
虽然孩子认识了很多词汇,这是值得鼓励的事情,但是没有必要告诉三到四岁的孩子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名称。有些妈妈为了提高孩子的词汇能力,把家里所有的物品都贴上名字,随时随地读给孩子听,这会给三到四岁的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压迫,但对孩子是有害的。
三到四岁的孩子通过绘本学习词汇比较好,因为通过绘本中的故事、玩文字游戏或用文字唱歌,可以自然而然地提高词汇能力。
6.读绘本,让孩子展示内容。
给孩子读完一本绘本,如果马上合上书,孩子很快就会忘记在书中找到的快乐。如果孩子想长时间保持那种快乐,开始思考,就要不断提问。
如果你问“老虎是怎么做到的?”,然后孩子就会发出吼声,模仿老虎的样子。这时大人要继续问“兔子会怎么样”“鸡会怎么样”等问题,诱导孩子模仿。这是激发阅读感受,锻炼身体锻炼感觉的最佳训练方法。
另一种表达方式是说问题。有些孩子喜欢问很多问题,有些则不喜欢。当然,一般来说,喜欢问很多问题的孩子比不喜欢问问题的孩子思维更发达。最好的例子是发明家爱迪生的例子。经常问一些令人费解的问题,最后被老师退学的爱迪生,其实是一个思维能力极其发达的孩子。
一个孩子能否成为一个喜欢提问的孩子,取决于他的父母。通常情况下,如果父母能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会想问越来越多的问题。相反,如果家长拒绝孩子的第一个问题,或者在回答的过程中表现出厌烦的态度,孩子就会开始害怕提问。
从心理学上讲,孩子受到表扬,技能会无限上升,遇到挫折,技能就会萎缩。很多家长通常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会犹豫是否表扬,但是做得不好的时候,就不停的骂。这样不平衡的奖惩态度,会让孩子产生消极的人格发展。
因为父母只有在做错事的时候才会有反应,所以孩子可能会故意做错事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和关心。
同样,孩子看完绘本后,随着父母提出的不同想法,孩子对阅读的印象也不同。
"因为熊宝宝很贪吃,他应该受到惩罚."
“因为熊宝宝没洗脸,所以要打他。”
这种类型的反应会让孩子的阅读准备度缩水。
“熊宝宝堆的雪人去哪了?”
“为什么熊妈妈认不出熊宝宝?”
你可以用这种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思维。如果这时候孩子的答案错了,没关系,没必要纠正孩子的错误,因为那是孩子不能完全理解书的内容的现象。孩子理解了内容,自然会说出正确答案。
7.听孩子重复的童谣,让他们跟着唱。
随着孩子对口语的音义敏感度越来越高,他们会开始注意日常口语中的押韵现象,喜欢听有绕口令的语言。同时,他们也开始注意到许多单词在发音上有相似之处。这时候妈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孩子学习识别发音。比如他们可以玩一些需要语言押韵的游戏,或者读童谣让孩子跟着唱,并随机识别发音相同的单词,或者让孩子自己试着编一些童谣、童谣等等。相信这些活动会有效提高孩子对发音的敏感度和语言能力。
一到两岁的时候,唱摇篮曲的孩子会睡着,三到四岁以后,就开始关心歌词了。
二儿子三岁五个月的时候,有一天让我唱别的摇篮曲。
“妈妈,不要唱歌词里有屎的摇篮曲。”
“君儿,摇篮曲里怎么会有屎这种词?”
但他总是固执地告诉我有,要我马上唱出来。我开始慢慢地唱莫扎特的摇篮曲。当我唱到“前院后山”的时候,他突然大叫一声:“就是这样!”
我才发现,的确,《前院后山》的歌词听起来像是《前院后凳》。
当然,这只是众多三到四岁的孩子对歌词产生兴趣的案例之一。孩子们对歌词的关注,也意味着孩子们本身具备了欣赏童谣的能力。这时候最好给孩子选择歌词重复多的童谣。
首先,重复歌词会让意思更有趣。如果你一直重复同一个句子,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个游戏,而这也是孩子最容易训练词汇的方法。
边玩边学,边玩边学,是最基础的阶段。
开心的是杏子。
早起是枣树。
幸福是一棵杜松树。
爱放屁是枇杷。
这是一首韩国童谣《树之歌》中的诗句之一。当你给三到四岁的孩子听这首歌时,孩子很快就会跟着唱。如果孩子记住了这首歌,就相当于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杏”、“枣”、“刺柏”、“枇杷”这些词汇。
鸟儿会飞
什么鸟越飞越高?
什么鸟飞起来像剪刀?
什么鸟飞进了草地?
什么鸟飞过太湖之尖?
告诉天子越飞越高,
燕子飞如双刀,
野鸡飞进草丛,
野鸭飞过太湖之尖。
第二,重复歌词会让词有节拍,尤其是和很多歌词押韵的,不仅会给读者的词增加节拍,甚至会软化他们的感情。
杰克,杰克爸爸,杰克爸爸,
你在睡觉吗?你在睡觉吗?
它会敲响警钟,它会敲响警钟,
叮当,叮当,叮当...
这是法国童谣《杰克神父》。这首童谣通过重复歌词,清晰地向孩子们传达了“清晨敲钟的牧师”的印象。
再比如,喜欢背诗的人和不读诗的人,语调不一样。喜欢背诗的人说话语气比较柔和,不读诗的人说话语气比较生硬。这足以证明诗歌可以给我们的文字带来节奏感。
所以,给三到四岁的孩子听童谣的时候,孩子理解不理解诗歌的意思并不重要,只要孩子会背童谣,把节拍带进词里就可以了。
蝴蝶蝴蝶会飞。
蝴蝶,蝴蝶在飞,
彩云追彩云。
蝴蝶坠落,
花是快乐的。
8.给孩子听一些带拟声词和拟态的故事。
三到四岁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想象力非常发达。而拟声词和拟态能有效激发想象力。
这匹马在跳跃。
这匹马在跳跃和奔跑。
孩子听到上面两句话,想象的内容是不一样的。第一句会想象成小马奔跑的画面,第二句会想象成骏马奔跑的画面。当然,这仅限于见过实际马的孩子或者从绘本里见过马的孩子。没见过马的孩子根本想象不出什么。
在西方,拟声词和拟态也是童话中的主要词汇。
小精灵在摇摆。
跳舞和蹒跚
精灵在跳舞。
摇摆,摇摆。
令人咋舌的是,冬冬蔷蔷
扔掉一个大包袱
小精灵在摇摆。
跳舞和蹒跚
这是德国童谣《精灵之舞》。听到这首童谣,就像看到很多小精灵背着大包袱在跳舞。当读者读到《摇摇摆摆》的时候,相信读者也会有一种想跳舞的冲动。
除此之外,美国童谣《一闪一闪小星星》和法国童谣《阿维尼翁桥上》都很有名。
闪烁,闪烁,小星星
闪烁的星星,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上闪闪发光,像成千上万的小眼睛。
太阳慢慢西沉,乌鸦成群回家。
星星用它们的小眼睛,一直闪烁到黎明。
闪烁的星星,满天都是小星星。
在阿维尼翁的桥上
让我们跳舞吧。
在阿维尼翁的桥上
让我们围着圆圈跳舞
漂亮的男生这样跳
然后像这样跳
在阿维尼翁的桥上
让我们围着圆圈跳舞
在阿维尼翁的桥上
让我们跳舞吧。
在阿维尼翁的桥上
让我们围着圆圈跳舞
漂亮的女孩像这样跳舞
然后像这样跳
在阿维尼翁的桥上
让我们围着圆圈跳舞
官员这样跳。
婴儿像这样跳
好朋友这样跳舞
音乐家是这样跳舞的。
铁锈人是这样跳的
孩子这样跳。
洗衣女这样跳。
9.教孩子如何对待书籍。
俗话说“说一百遍不如用一个行动来证明,更有教育意义。”
妈妈习惯了翻书流口水,就告诉孩子翻书不能流口水。试想如果孩子会懂?对于三到四岁的孩子来说,父母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这个时期,首先要教会孩子习惯从正面到背面看书,然后就不要叠书了。也要教孩子明白,翻书流口水是不对的。
当然,也需要告诉孩子珍惜书籍的想法,但即使孩子撕书,也不需要责备。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相信一切都是有个性的,所以告诉孩子书撕了会痛会更有效。
九个月到两岁的宝宝普遍好动,喜欢把书当玩具,喜欢撕书、咬书、玩书。这个时候,父母不必干涉他,也不必问他。这个阶段是预读期,是宝宝语言的萌芽期。父母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对书感兴趣,让他喜欢书。所以,宝宝怎么转,怎么看,怎么玩,都由他自己决定。
另外,如果爸爸妈妈躺着或趴着看书,孩子自然也会躺着或趴着看书。爸爸在沙发上看报纸,孩子会主动拿起一张报纸假装看,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把报纸拿反了。
特别是家长也要注意孩子的阅读姿势,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要知道,如果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阅读姿势,可能会因为肌肉的韧带绷得太紧而损伤脊柱内的软组织,从而引起腰酸背痛。如果躺在床上看书,会影响下肢的神经,使下肢瘫痪,严重时会出现坐骨神经痛。所以家长一定要从小教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的姿势一定要正确。阅读时,最好使身体重心安全落在坐骨和靠背的支撑点内,以减少维持坐姿的肌肉疲劳。千万不要躺着看书,这样不仅会伤害眼睛,还会伤害孩子的身体发育。家长也要注意自己平时的阅读姿势,以免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记得有一次在看电视剧,看到剧中的母亲,一边整理着孩子弄乱的书,一边嘴里不停地唠叨着“哎哟,这些讨厌的书,这些讨厌的书”之类的话。像这样的图片也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们,书籍有益于人,是永远的好朋友的观念。
10.让孩子成为书的主人
孩子长到三四岁,会说话,走得快,跳得快,孩子最常说的话就是“不要”或者“是我的”。父母会认为一个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叛逆,变得紧张。有些家长甚至觉得孩子被惯坏了,骂孩子,但那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四岁以后的孩子面临的是第一个反抗期,孩子会开始用“不要”和“那是我的”这样的话来宣告自己是独立的个体。
在这个时期,为了配合孩子的独立精神,有必要为孩子指定书籍。给孩子分配书的时候,孩子会更加爱护属于自己的书。睡觉的时候会放在枕头旁边。出去玩的时候,会想把它放在包里,好像离不开书,只想和它在一起。这种现象有助于孩子亲近书。
虽然孩子的书可以和爸爸的书放在同一个书架上,但是如果能做一个漂亮可爱的宝宝书架,把孩子的书放在他的专用书架上,孩子会更开心。